第3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政策走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新征程新跨越新局面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部分地方高校负责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成员、各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央有关部委教育司局负责人等300余人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以部署实施《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质量为主题(印发了近20个相关文件),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教育系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再动员,是高教战线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再部署。

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是一次转变观念、明确方向的会议,也是一次鼓舞士气、推进改革的动员会。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我国高等教育从艰难起步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这100多年,跨过了西方高等教育几百年的路程。今天,我国有2700所高等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毛入学率达26.9%。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数量,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都堪称最大,这是令人自豪的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提高质量是各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校长们认为,提高质量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大会介绍经验的6所高校,也不约而同地将发言主题落在了人才培养上。“大学校长心中有学生,大学才能有希望。”这是记者在采访时多位校长反复提及的“名言”,也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会议明确指出,要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将之作为高校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说:“一流的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是因为他们培养了一流的本科生。无论是美国的哈佛、耶鲁还是我国的北大、清华莫不如此。”本科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最佳时期,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首先要牢牢把握本科教育的质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8日】

高等教育工作要聚焦到提高质量上

杜玉波

根据部党组部署和今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确立转观念、立标准、促改革、调结构、强保障的工作思路,把工作聚焦到提高质量上。

一、转观念,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是要夯实办学的核心理念。要以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为主题,总结学习贯彻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一周年的成绩和经验,召开第22次直属高校咨询会。

二是要来一次教学方法大改革。要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要制定具体方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四是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二、立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测评估体系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分类标准体系。

二是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要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的要求,实施院校分类评估,稳步做好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研究制定审核评估方案。

三是要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体系,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上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三、促改革,着力突破制约质量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要继续推进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二是要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三是推进试点学院改革。四是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四、调结构,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一是要优化本科专业结构。要按照新修订的学科专业目录及设置管理规定,完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

二是要推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以扶需、扶持为原则,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发展。

三是要大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就业状况对招生、培养环节的反馈,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优化调整。

四是要深入开展高校共建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完善部署高校和重点建设高校战略布局,建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长效机制。

五、强保障,切实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是要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要全面加强大学文化教育。四是要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五是要全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3/4】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要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表示,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老师。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关键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和保障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此考虑从三个方面来落实:一是坚持师德为先,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要求,加强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二是坚持教学为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教授聘任的一个基本条件,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同时改革职务晋升、薪酬分配办法,向一线教师倾斜。三是坚持科研为基,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教师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改进科研评价办法,强调科研对人才培养的贡献。

杜玉波还谈到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要着眼于研究解决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强问题。完善导师负责制,综合考虑师德、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遴选评价导师。在录取自主等方面也给予导师更多的自主权,加强专业学位建设,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建立相对独立的考核评价体系。

【摘自中新网2011年12月30日】

第三届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成立

近日,教育部第三届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蕙青指出,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高教战线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切实把发展的重点转变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上来,把改革的重点转变到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改革上来,凝心聚力抓质量,打好提高质量攻坚战。

林蕙青强调,在新形势下,要认真研究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优化结构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改革重点突破,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实施好一系列重大改革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督。

林蕙青指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专家组织、当前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本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也是新一届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当前要参与完成的首要工作。修订工作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把握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有利于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的指导性、开放性本科专业目录,形成专业动态调整和有效宏观管理的管理机制。

林蕙青表示,要使决策更加科学、学术更加民主、改革更加有序,必须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专家委员会要从战略上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要积极推进全国高校学科与专业设置改革,并在各自高校率先加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调整,积极探索取得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据了解,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设立,专家委员会委员由教育部聘任,任期4年,其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展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的研究、规划、评议和咨询等工作。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24日】

把实践育人摆在人才培养重要位置

教育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团中央七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意见》要求,高校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坚持把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展开。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4日】

全国政协委员李和平:高校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合拍

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人才要求很高,高校要主动适应,不断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思路和方式,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6日】

河南将实施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综合改革

记者从河南省政府获悉,2012年,河南将实施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把提高办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建立机制,吸收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高校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的改革方案,省财政将设立专项经费,重点奖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未来几年内,河南将重点培育8个国家重点学科,重点支持150个左右省级重点学科;构建一批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特色学科群。

在专业建设上,重点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专业点;着力建设600个左右省级特色专业点;构建一批特色专业群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加强专业的交叉渗透,强化新兴交叉专业建设,加快发展短缺专业;稳步发展基础专业和农林、地矿等艰苦行业类专业。逐步建立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河南省将通过专业评估,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对改革力度大、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和就业形势好的专业给予政策倾斜与重点扶持;对办学条件差、社会声誉和就业状况欠佳的专业,给予“黄牌”警告,直至撤销,促使高校更加重视专业内涵建设,确保办学质量。

【摘自新华网2012年3月2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