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聚焦高校•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试点本科教育改革

一、大教授与本科生全面对接

学生论文研讨会,是钱颖一给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经济学原理”课程结束后的固定“节目”。令人不解的是,一个只占课程10%的学期小论文,竟引来七八位经济学教授“捧场”。

在清华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不新鲜,但是,“你见过两个学分的课,由12位教授分别开设的吗?我们学院就有。”经济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何佳锦对此感到很自豪。这正是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培养新方案中的“新生研讨课”,12位教授同时开课,从广告透视、市场营销到全球化、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学生可以任选其一。

如今,经济管理学院不仅有“下午茶”,还有本科生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不是教师或专家,而是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钱颖一还多次到一些高中听课。经过不断吸收意见和调整,曾在美国名校工作多年的他自信地说:“从理念到课程设计,我们的培养方案已不输于国外的知名大学。”

二、“通识教育”课程占学分一半

“‘中文沟通’、‘艺术与审美’、‘生命科学导论’……还有一门不知是什么的‘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这些课程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一、二年级学生设计的“通识教育”。与以往不同,“通识教育”不再是选修课,比例也提高到总学分的一半,除学校统一的政治、体育课外,还纳入了中文、英语、数学三大基础技能课,以及艺术、生物、物理、心理学等8门课程。

同学生的反应一样,拿到新方案,教师中也有人质疑:真有必要兴师动众,置大量时间于“旁门左道”?

然而,没过多久,学生就意识到学院的良苦用心。

三、个性化培养给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空间

在一、二年级实行“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学院为大学三、四年级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设立学术、创业和领导力三个方向的“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参加这项计划需要选拔,每个方向不超过15人。

“着力创新教育模式,推进促使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是《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摆在突出位置的重要内容。

目前,包括经济管理学院在内,清华大学以个性化培养为重点,推进人文社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部分工科院系按照“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理念,进行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同时,面向数学、物理、计算机等6个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清华学堂计划”全面启动。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24日】

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金娟琴谢桂红陈劲陆国栋

一、现状

学校原有的“思政”、“军体”、“外语”、“计算机”四大类课程定位在通识教育课程上,并称之为通识教育必修科目。除此之外,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新设置了通识教育选修课,即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经济与社会、沟通与领导、科学与研究、技术与设计六大类。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通识课程的质量,尤其是六大类通识选修课的质量遭到了质疑,主要集中在:(1)课程零乱,缺乏规划。(2)教学模式单一。(3)质量监控不到位。(4)政策措施乏力。

二、思考与改革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即培养学生具有宽容、真诚、稳健、合群、进取的人格特征,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与能力。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从课程规划、内容组织、教学模式、质量跟踪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多种措施联合出击,谋求突破。

1.规划和“顶层设计”。(1)大学分设置课程。所有核心课程基本按3学分或4学分设计教学内容。(2)教学大纲评审法。主讲的教师须提交详细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介绍、教学目标和可测量的结果、课程要求(含授课方式和成绩评定)、教学安排等,要求教学安排必须细化到每一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学生所需阅读的资料和所思考问题等。

2.改革教学与考核模式。(1)引入研讨型教学模式。实行理论课大班授课,讨论课分小组进行。每周一次理论课,一次讨论课,连续16周。理论授课在100~120人之间,讨论课每班30人左右。讨论课一般由在校博士生主持。(2)强化过程考核。通识核心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和期终书面考试组成。

3.助教培训机制化。我们将助教培训机制化,定期专门评聘教学法专家对助教进行培训,并邀请有经验的助教现身说法。毎学期汇编助教心得,组织助教经验交流会,帮助助教提高组织讨论课的技能。

4.全程质量跟踪。通识核心课程采取听课、定期和学生交流座谈、定期发放学生调查表、定期听取主讲教师和助教意见和建议的方式,全程跟踪教学质量。学校除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外,还在其他政策方面给予通识核心政策支持。如为了防止学生因教师要求高,课外阅读量大,花费时间多,成绩要求严格等因素,给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考核打低分的倾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代之课堂教学调查。

三、初步成效

(1)认识逐步到位。对通识教育的目标和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有了共识,教师们不再认为通识课程只是各学科知识的概论,课程设置的目标指向了:促进学生智性发展,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和沟通能力。(2)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第一,促进阅读;第二,促进思考;第三,提升表达力。(3)学生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彻底改变了学生原来少阅读或阅读也能来上课的不良学习习惯。(4)博士生助教也获得了额外收获。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2.8】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推出免费开放课程

为实践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http://kf.cmr.com.cn)正式启动了面向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网络教育开放课程计划,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一百多门专、本科层次的网络课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与人大的合作,可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和员工无偿地选学这些课程。据我市石桥铺科园一路9号网上人大重庆电大教学服务中心的老师介绍,这些“开放课程”与仅限于“课程讲解”的一般开放课程不同,除了进行多媒体网络课程的在线开放外,还同时将与网络课程学习配套的网上交互教学、课程考试和网上图书馆、以及供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学习管理的管理平台权限等一并开放,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开放课程的选学组织、管理和进行学习考核提供了帮助和便利。其中课程考试在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设在各地的教学服务中心进行。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最早举办网络教育的知名高校,在网络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网络系统管理等诸多方面,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网络教育知名品牌,深受广大在职成人求学者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

【摘自中国教育网2012/11/24】

复旦新闻学院推出本科生“22”培养模式

从今年开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12级本科生将采取“2+2”的模式,以适应媒介变化对复合型新闻人才的需求。近日,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宋超在2012年新闻学院迎新大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新闻学院本科生“2+2”培养模式,是指本科第一、第二学年,学生可在经济学方向、社会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并按上述4个方向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第三、第四学年,按照新闻传播学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学习。在四年中,通过紧凑的学习安排,系统掌握两门学科本科专业知识。未来将逐步增设可供选择的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更多领域的“专家型记者”。

据悉,本科生“2+2”培养模式是为了是让学生更好地具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思维,是对媒介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回应。

【摘自《文汇报》2012年9月12日】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实践教学推动教学创新

作为独立学院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自2003年一创办,就定位于教学型应用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面向人才市场办学,通过市场谋求发展,大力推进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创新。学院视实践教学为一种强调能力培育的教育元理念,从三个方面把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所有环节。首先是改革课堂教学。把实践环节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其次是强化传统的实践教学。学校在校4年,除了参加各种实验课程、课程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外,学校每学年再拿出两周时间设为实践教学周,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第三是引导学生参加教学计划外的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带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9日】

同济大学首开可持续发展课程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小龙日前下午走进该校一间教室,面向满堂学生开始讲授“低碳建筑与城市发展”。这门课名为《低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城市》,是同济大学新学期起面向全校本科生首次推出的两门可持续发展课程之一;另一门课是《低碳建筑与人居环境》。

首次开展的这两门可持续发展课程,供同济大学全体本科生选修,每门课均一周一讲,每讲两个课时,持续一个学期,各计1.5个学分。主授这两门选修课的,是来自同济大学绿色建筑、新能源、交通、绿色经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包括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与建设专家、常务副校长陈小龙,也有部分特别聘请的校外知名学者。

新课程推出后,学生选课踊跃。“让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选修这两门课的,不仅有工科、理科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医学、艺术类学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陈小龙说,“开设可持续发展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并促使他们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找到结合点,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考。”

据介绍,同济大学正在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建设,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该校将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人类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新学期首推两门可持续发展选修课程,正是该校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的新尝试。

据悉,为了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向全校学生辐射,同济大学将在选修课施行一段时间后,将其转为必修课。

【摘自中新网2011年10月12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六门创新实验课程

“MP3播放系统设计”、“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这些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正在开展的众多创新实验的项目。本学期,该校面向大二以上拔尖学生开设的6门创新实验课受到青睐,激发了本科生的创新热情。

据悉,该校的创新实验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的“高级电子学综合实验”为代表的模式。该课程与本科生培养方案相结合,是基于培养方案中已有实验课的扩展和提高,实验内容由部分原实验课内容和新开设的创新实验组成,学生成绩合格可抵相应课程学分和创新学分。二是独立开设的全校选修课模式。该模式的创新实验课完全独立于原有的课程实验,专门为学生单独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实验,学生成绩合格可获得创新学分或选修课学分。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5日】

海南大学: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学习效率研究

蔡东宏贺佩兰

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理应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外企的管理和经贸岗位,所以双语教学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将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并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扫除语言障碍,经济类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1、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成效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并具有国际性的学科,国内本科通用教材只是通过翻译修改而来的,大部分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内容无法真正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术语。

2、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不足。西方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对双语教学的学习投入时间严重不足。2、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述,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3、课时安排不足。大部分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以及在课堂上努力去理解和把握知识点,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占用一定的时间,使得4、外部环境不理想。在我国,学生感受不到用英语思维以及交流的压力,对外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导致双语环境不理想,使学生不能在双语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外语水平。

二、改善双语教学的建议

1、加强平时考核。注重鼓励与压力的平衡。1、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定课题,完成小论文,使学生在透彻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以及学术期刊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对其进行仔细阅读、整理,形成思路,设计结构,再组织语言,完成小论文。2、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测试来加强考核,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每次测试前应该将具体要求、测试范围告诉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学生应明确双语教学的学习目的,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而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生应明确学习定位,弄清楚在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该“学习什么”。3、学生应努力掌握学习方法,积极思考“怎样学习”,学会学习。4、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估,检验在双语课程学习中“学习效果怎样”。

3、加大双语教学课时比重,营造双语氛围1、学校可以适当加重双语教学课时的比重,调整两次课时的时间间隔。2、学校应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摘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

宁波大学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怎样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各门课程中,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出大量“会学”的人才?宁波大学较早开展了探究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提供师生共享成长快乐的舞台。其基本模式是:探究对象—提出问题—方案设计—解决问题—检验结论,主要特点是“问题导向、多维互动、自主参与”。让学生在提问中求识,在解疑中学习,用问题激发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有效对话。

宁大教务处副处长李学兰认为,探究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是提升学生问的意识和问的能力。以前,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自主性差,习惯听老师讲授,不会展示自己,缺少自信心,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提问互动等环节。如今,课堂上学生有更多参与提问的经历,有师生对话、课堂讨论、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还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包括网络课程、网上作业系统、QQ群“苹果园”等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近日,该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探究式课程对强化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他们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帮助很大。一位教师说:“探究式教学不仅给予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途径,对教师更是一种激励和促进,它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不断推动我们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目前,该校开展了6批试点课程建设和5批示范课程建设,共涉及200多门课程,参与教师超过200人。形成教师自愿申请、教改方案竞争、课堂跟踪指导、注重调研分析、期末交流评比、督促教师不断反思、注重示范推广的项目管理程序。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近百人参与探究式课程的跟踪听课和督导工作,全校已形成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3年来,学校直接资助此项教学改革的建设经费已近200万元。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10月26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