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政策走向•

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各项部署

2012年11月19日至20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召集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及研究机构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各项工作。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八大报告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做了全面部署,是指导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方针和依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会代表围绕自身工作,介绍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会议认为,教育规划工作要以提高规划服务教育科学发展能力为主题,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职业教育工作要以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为主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继续教育要以建设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民族教育工作要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与全国教育同步发展为主题,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民办教育工作要以落实平等政策待遇为主题,抓紧解决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扩大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校舍安全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要以提高惠民的质量和水平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广大青少年平安生活、健康成长。

鲁昕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与会同志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各项部署,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在六个方面加强建设,提升自身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局工作的责任意识,把自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全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二是要进一步形成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维方式,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来定位和开展自身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拓宽视野,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工作。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统筹能力,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五是要进一步端正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探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才培养规律。六是要进一步提升把理念和理论转化为制度和机制的能力,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制度体系,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规划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民族司、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民办教育办公室、继续教育办公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有关科研机构等单位负责人和干部职工120余人与会。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12年11月23日】

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了明确规定。

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业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原则,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文件要求各高校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高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相关职能部门要研究制定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协调和组织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创业教育专任教师。

教育部在这份文件中要求,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自我评估和检查,并体现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摘自中国教育网2012年8月20日】

全国政协委员陈运泰: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说,在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中,他随机抽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个名词,请考生解释其内容,结果连续进来8名考生,没有一个人答得上来。他建议教育部门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课程给予好好关注,真正改革,保证时效。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5日】

李卫红:加快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教育部在京召开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交流研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卫红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上来,扎扎实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李卫红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明确了新目标、提出了新任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上、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任务上、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重大意义。

李卫红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服务水平;要围绕增强国家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要以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依托,加快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南开大学逄锦聚、吉林大学孙正聿等进行了交流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高质量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阐释,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贡献力量。

部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主管文科科研的校领导及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2日】

理论探讨•

构建高效综合课程体系刍议

付鹏付江涛郭坚华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载体和主要落脚点。一所成熟的大学,应该具有绩效良好的综合课程体系,该体系需贯穿并体现各种人才培养要素,同时,应该有一套成熟的系统对此综合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执行,将该体系的效果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在校学生个体的培养中。

一、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1、按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对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厘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合理设计接受教育的计划,选择未来的职业。这既是一种自我教育,更是一种人生准备。

2、顺个人天性培养学生。为此我们建议,首先,高校在大一阶段应添加心理学、自我认知方法、人生设计等主题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其次,将一些普遍受到老师、学生欢迎,对于学生后期发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固定成为新课程进入已有板块,或者重新建立一些新的课程板块。

3、把握时代要求,培养对社会有用之才。为此我们建议,高校应在大二阶段添加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政治等方面的课程。

二、综合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1、建立一支有机配合的教师团队。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或集中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在知识结构和实验技能方面都得以扩展、补充和提高,提升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和企业素质。

2、健全辅导员队伍,实现每一位学生课程的“一体化”综合。面对学生和市场的双重需求,高校不仅要建立合适的综合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高的责任心的教师队伍,还需要有专人对学生进行辅导。

3、建立开放式、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综合课程需要开放式的课程环境、开放式的教材体系,需要一大批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教师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和开放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这项深刻的课程体系变革必将对大学生全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摘自《江苏高教》2012.2】

夯实高校课程改革着力创新人才培养

李庆丰

当前,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学习方法改革,更要关注作为联结“教改”和“学改”之中介与桥梁的课程改革,即“课改”。

一、课改症结:高校课程改革难以深化的原因和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高等教育课程相关理论研究严重忽视和缺失。一是不重视对高等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二是不重视对知识及认知与学习规律的研究。2、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追求简单的模仿与移植。3、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缺乏变革动力及相关体制机制。

二、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改革突围的出路与方向

面对发达国家走在前列的大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上的成果与优势,国内高等教育的理论工作者、高校的管理者以及广大一线教师应该意识到加强大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在借鉴国外大学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成果的同时,更要担负着本土化理论与创新研究的重任。1、做好课改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2、转变学术研究观念,深入开展课改实践探索。3、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主体觉醒和自觉。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7】

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徐定华彭慧

一、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已有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优化和集成

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互动

根据学校师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科专业的特色,对通用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了高效易用的交互性网络教学系统。并以此为契机,帮助老师梳理、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库、作品集、题库、学生电子档案袋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并上网。学校在资源开发和建设环节强调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要求资源的设计与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综合训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

2.以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实现各类课程同台建设与应用

浙江理工大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分阶段实施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以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作为示范课程,发挥品牌效应,带动普通课程的建设,实现各类课程同台建设与展示,丰富了数字化课程资源,积累了优质教学资源,优化了资源结构,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3.通过网上学习活动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活力

以学生为本,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设计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活动,结合活动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和活力。师生协作共建共享保障了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数字化课程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基于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数字化课程资源应用的新方法,深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模式创新。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元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为载体,围绕活动设计和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

2.不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范例

将课程分门别类设立示范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序列,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展多样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涌现一批优秀网络课程教学范例。同时,教师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和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实践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研究内容,增强了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

3.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改革考评机制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拓展网络第二课堂,可以较好地辅助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开展。教师除了扮演课堂上的教师角色,还扮演虚拟学习空间的“虚拟导师”,密切了师生关系。另外虚拟导师和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管理功能,也能帮助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监控与过程性评价。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更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过程,弱化期末成绩,发展成为人性化、综合性、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2.8】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