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践——以安徽大学为例

张晶

一、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如何体现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价值内涵,我们在方案设计上遵循了以下设计思路。

(一)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安徽大学按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在“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针对专业教育狭窄的弊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整合。整合的路线是从纵横两个维度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采取系列化、模块化的方式,使课程体系各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相互关联,空间维度上相互并存,扬弃专业分化造成的课程孤立的缺陷,迎合专业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和人的认知特点,使课程间科学衔接,避免分割过细、脱节或不必要的重复等问题发生,同时删除陈旧内容,避免简单拼凑和低水平的重复,构建了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专业课程体系,较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二)科学设定教育模块

在整合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安徽大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成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核心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和实践教育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既平行发展又逐层递进的教育模块。

(三)确立方案设计原则

1、统一指导思想,体现“三基并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2、建立弹性机制,灵活设计修业年限和教学进程。3、设定模块结构,科学合理配置学分。4、严格制订程序,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二、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和优点

(一)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用系统论的观点加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中正确把握教育模块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科学设置了公共基础教育、专业核心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和实践教育四个教育模块,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学科教育课程整合在一起,形成以“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修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模块化课程虽然从整体上是根据专业的共性及学科发展要求而设置的,但在同名或同类课程的教学要求上,则依据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同的课程代码,实施多样化设计和分层次教学。

(三)培养规格的基础性和复合性

培养方案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高度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过程,成为既包括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核心教育课程、又包括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内的综合性培养计划,目的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鲜明个性是培养学生创造力进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五)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

培养方案的每一个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而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创作)。

三、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成效

1、满足了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促进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摘自《高等理科教育》2010.2】

理论探讨之培养方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三点思考

一、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1.成人成才观。2.分数评价观。3.学生发展观。4.杂学观。5.时空观。

二、创新思维训练人才取决于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取决于创新品质,创新品质重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现能力,而创新思维无疑是核心。1.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人脑处理信息过程的一种常态倾向。良好思维习惯则是善于思考、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思维习惯多半是后天养成,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加以改善。思维活动呈现为两种状态:积极活动与消极活动。大学教育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就成为最重要的关键环节。2.思维方式。良好思维方式即是创新思维方式。具体地讲,它包括三种思维方式,即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辩证思维是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的综合,但又不能取代二者,而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则需要整合运用,才能产生思维成果,否则难以形成完整而有效的创新思维。鉴此,高校创新思维训练应当十分重视三种思维方式的常态化综合训练而不是单一而为或偶而为之。

三、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就其功用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启智型方法,另一类是激趣型方法。教育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一直都是科学的教育方法。激趣型方法包括韵文法、叙事法、情意法、节奏法等。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7月】

大学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谈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近日作了“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川大的思考与实践”专题讲座。“教育不仅是注满一桶水,更应该是点燃一把火。”谢和平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让学生都能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人。他主张四川大学要给学生提供精英教育,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潜质和能力,提供给每个学生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谢和平认为,大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不仅要关注成绩优异、积极上进的学生,让缺乏自制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帮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变得优秀。“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在于教育学的互动,在于爱心传递和情感的投入。”谢和平说,教育要营造一种大爱。“在大学,不管校长、院长、院士、博导,都应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以最优质的教学、最温暖的爱心和最专注的情感,去关心、关怀身边每个学生。”因此,在四川大学,谢和平提出“全员育人”的理念,将教书育人的贡献和投入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的重要指标,建立“四位一体”(辅导员、学生导师、兼职班主任、全职教导员)育人模式,每年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奖”评选等。

【摘自《教育导报》2011年10月15日】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孕育新突破

马德秀

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保证。反观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的政策导向过于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过于注重短期的成效。对于探索性强、风险性高、时效性长的创新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样的评价体系,导致老师和学生都不敢也不愿意做高风险的探索性研究、不敢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因此也就很难产生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很难产生大师级的杰出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缺乏人才创新发展的文化和环境。创新人才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创造性人格,二是创新能力。然而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强调“标准化”和“批量化”,这种模式不适应创新人才的个性发展。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变革,建立和形成以知识探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摘自《山东教育报》2011年6月6日】

强化五种意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责,高校要办公特色、争创一流,首先应该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白己的独特风格和突出优势。

一、强化定位意识,不断厘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思路

可以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照搬“985”、“211”和老牌院校的发展模式没有出路,照搬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也没有出路,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寻求错位发展,坚定不移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强化区域意识,深深植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域土壤

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和行业发展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三、强化共建意识,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长平台

实践证明,加强校企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成功经验,也越来越多地被高教工作者所认同。

四、强化素质意识、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地方高校要培养社会符合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必须不断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强化职业意识,有效缩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周期

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是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需要,帮助大学生顺利走上职业生涯之路,真正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社会“零对接”的必要环节。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1.8】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弹性设计的思考

徐立岗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兴起和发展,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设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现状

1.教学理念较多体现为以“学校自我”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是有关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为谁服务等一系列价值观问题的综合。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仍然坚持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未能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上来。

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科学。从目前来看,各个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都体现为:宽口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什么样的知识面可谓宽口径,有哪些专业技能,技能水平达到何种程度等问题的界定本身就比较含糊。

3.课程体系设置不支持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看,多数高校的学分数贴近教育部规定的上限,开设的课程数量较多,知识覆盖面很广,对于每个专业而言,每门课程似乎很有必要开设,难以舍弃,在执行过程中各课程老师又普遍觉得课时数不充分,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占据了大部分,挤占了学生课外的自我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时间。

4.教学内容较多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密切联系应用实践的比重偏少。在教学内容上,多数教材介绍的是繁杂系统的理论知识,囊括了理论的起源、发展、演变,缺乏必要的重点,即便国家级优秀教材和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也是如此,对于密切联系具体实际的基本技能和应用内容的讲解又不够深入。

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界定为:能够针对经济建设过程,符合市场实际的既具有较为厚实的专业基础素养,又具有明显的行业或者职位群从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弹性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1.有必要考虑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求。

2.有必要考虑学生需求、兴趣和爱好。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弹性设计的思路

1.进行营销专业行业或职位方向模块设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在完成了大类通选模块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态势;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特别是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选择专业方向模块。

2.重视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占有较高的比重,但是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应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权,应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与后来的专业方向模块选择相对应,另一方面,现在专业课程门类较多,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兼有涉及。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个性的培养,也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摘自《文教资料》2010.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