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清华恒大研究院成立开创中国校企合作先河

近日,清华大学和恒大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自此,双方正式建立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战略技术、人才培养、产业运营三大领域形成长期合作。在战略技术方面,清华与恒大将以“清华恒大研究院”为平台,在企业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等领域开展针对性研究,加快相关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研究院由清华大学校领导担任院长,下设建筑工程分院和战略规划分院,由清华大学的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兼任建筑工程分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战略规划分院院长。

另悉,“清华恒大研究院”每年向国家申报科技成果和专项,并将其中可供实施的30项专项给恒大使用。同时,清华成为恒大智库,恒大成为率先被清华纳入正式教案的中国企业。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首次在企业总部定点开设硕士班,且一次性开设工程硕士研究生、MBA、MPA三大热门专业。恒大则为清华建立本科生、研究生实习训练基地,清华每年选送100名本科生、50名研究生进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践;此外,在产业运营方面,双方将在基础教育和产业合作等领域共谋发展。如清华将在恒大遍布全国各地的条件成熟的项目中,设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小学;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每年向恒大提供与其产业相关的优质项目,恒大享有优先合作的权利等。

在业界看来,一流大学携手行业龙头,能与清华达成如此全面、深入、持久的战略合作的,恒大是第一家,所能获得的收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清华的工民建全国第一、全球十七,将极大提升恒大在生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竞争力;清华成为恒大的智库和人才基地,也将提升恒大的战略、管理、技术、人才水平。

【摘自《东方早报》2013.4.12】

清华恒大研究院成立开创中国校企合作先河

近日,清华大学和恒大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自此,双方正式建立长达十年的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战略技术、人才培养、产业运营三大领域形成长期合作。在战略技术方面,清华与恒大将以“清华恒大研究院”为平台,在企业战略规划与运营管理、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等领域开展针对性研究,加快相关研究成果的产业化。研究院由清华大学校领导担任院长,下设建筑工程分院和战略规划分院,由清华大学的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兼任建筑工程分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任战略规划分院院长。

另悉,“清华恒大研究院”每年向国家申报科技成果和专项,并将其中可供实施的30项专项给恒大使用。同时,清华成为恒大智库,恒大成为率先被清华纳入正式教案的中国企业。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清华首次在企业总部定点开设硕士班,且一次性开设工程硕士研究生、MBA、MPA三大热门专业。恒大则为清华建立本科生、研究生实习训练基地,清华每年选送100名本科生、50名研究生进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就业实践;此外,在产业运营方面,双方将在基础教育和产业合作等领域共谋发展。如清华将在恒大遍布全国各地的条件成熟的项目中,设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小学;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每年向恒大提供与其产业相关的优质项目,恒大享有优先合作的权利等。

在业界看来,一流大学携手行业龙头,能与清华达成如此全面、深入、持久的战略合作的,恒大是第一家,所能获得的收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清华的工民建全国第一、全球十七,将极大提升恒大在生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竞争力;清华成为恒大的智库和人才基地,也将提升恒大的战略、管理、技术、人才水平。

【摘自《东方早报》2013.4.12】

西南石油大学:推进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这样的期末考试太有意思了,有一道结合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事迹的分析题,与我们一次课堂辩论赛主题是一样的,其它内容也是与我们学习生活以及当前时事相关的热点。”近日,刚刚考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2012级学生何雷说。

该校政治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徐科琼介绍说,课堂辩论赛是我们推进课堂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我们还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广场开展调查,亲自实践,从中提高认识,升华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段由该校石油工程学院表演的视频近日在同学中热传。视频中是学生表演的一些常见的不文明现象,如乱丢垃圾、乱写乱画等。“这是我们思修课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不文明现象,许多行为可能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是不文明现象,如一些浪费现象等。”一名参与表演的同学说。

“撰写好调查报告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发表评论和看法,一场思想与灵魂的碰撞就此开始了。我们还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徐科琼介绍说,这些实践部分的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30%。

课前将问题告之学生,学生组成课题组,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走进学生宿舍,走出校外,深入社区广场,开展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在学生社团和各种相关协会的活动之中……西南石油大学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方式上建构了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形式,将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性结合起来,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模式上进行了尝试。

校内实践以学生“二课”活动形式为主,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社团和各种相关协会的活动之中。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每年都会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选择经典著作进行研读,开展读书报告会。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中,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活动中,在“大学生诚信文化月”活动中……这些活动中,都能看到思政课教师的身影。

校外实践则以暑期社会实践为主,每年政治学院根据经济政治社会的新变化确定相关实践内容供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在学期结束前,深入指导班级对学生开展如何进行社会实践的指导并提出要求;暑期社会实践主要以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调查和工作体验为主,实践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践单位证明和社会实践报告供教师评阅。

实践教学改革是该校省级教改项目《基于“三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日前这一项目获得该校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推荐省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目前,我校学生在政治课学习上的参与度普遍提高,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数逐年递增,许多毕业生奔赴艰苦地区建功立业,展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学院院长张小飞说。

【摘自中国高教网2013.1.22】

播下实践教学的种子——厦门大学探索以学术竞赛带动人才培养

设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

2003年,厦大化学化工学院设立“育苗”基金,鼓励学生从本科低年级就进入实验室找项目、找课题。现在,每年“育苗”基金项目数近70个,每届参与学生140多人。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朱亚先说,“育苗”基金已成为该院学生科研梦想的“启蒙基金”和科研项目的“孵化基金”。类似的基金在厦大遍地开花,如“感恩南强基金”“天生我材创新基金”等。厦大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主任、教务处副处长谢火木介绍,这些项目中,有的重在培养本科生早期科研能力,有的则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

该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陶涛表示,近年来,研究生院也相继推出了“优秀博士培养计划”“研究生国外访学与高水平学术活动资助计划”等系列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和举措,每年投入经费500多万元。本学期,研究生院还推出了“研究生励学奖励计划”,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各类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竞赛。

搭建创新实践小天地

在距厦大芙蓉隧道口30米左右的一扇黑色铁门内,经常能见到一群年轻人在“RCS机器人队工作室”和“飞思卡尔智能车工作室”,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赵劲便是其中的一员,他和同伴们正在为明年的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紧张“备战”。“这些机器人全部出自厦大学生之手,机械结构是我们自己设计加工的,硬件电路是我们绘制印刷的,程序代码也是自主开发的。”

这个让赵劲和其他几十名同学“着了魔”的基地,是厦大众多创新实践基地中的一个。厦大还在校园隧道中建成了面向学生24小时开放的智能车、无人飞机等创新实践活动基地,成为学生创意的孵化基地。

创新实践基地的“触角”甚至延伸到了校外。厦大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等各种资源,将学生的创新实践基地开到工厂里、开到公司去。目前,厦大拥有各级各类实践基地近300个,每年可容纳学生近万名。

学术竞赛让学生变得更“抢手”

日前,厦大面向全校师生发出了一则通令嘉奖,表彰该校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代表队。厦大副校长邬大光说,学业竞赛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整场竞赛下来,学生们获得的人生体验是课堂内学不到的”。据悉,对参赛团队中的骨干队员,学校将在课程减免、学分转换、评优、保研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并根据每个参赛队员的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学分奖励。

厦大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旸介绍,院里“抢手”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学术竞赛经验丰富。近年来,该院树立了“低年级重在培养兴趣爱好,高年级尽早接触科研”的工作思路,形成了本、硕、博“传帮带”的联动模式,并开设学术科技节、名师论坛等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浓郁氛围。现在,该院各系均面向学生推出了有自己专业特点的学术竞赛,累计近30项,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参赛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

今年初,厦大对全校学术竞赛形式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投入300多万元,整合之前各自为战、各自组织的学业竞赛,打造出55个面向全校学生且有不同学科交叉的学术竞赛。邬大光说,希望今后在国际国内的顶尖赛事中,能出现更多厦大学生的身影。因为,这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佐证。

【摘自《光明日报》2013.11.8】

江苏两所高校合作探索实践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向层级推进横向多元协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自2008年以来,两校加强联动、定期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构建了纵横有道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整合资源提升创业能力

协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通识能力。在通识能力提升阶段,重点实行校内各部门协同,促进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识能力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协同整合实践实训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提升阶段,有效推进学校与外界单位的协同,重点促进教育实践资源整合,构建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协同学校成立的菁英学校和创新创业学校,重点设计创业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协同科技部门、社会创业指导培训机构、产学研基地等组织,重点构建创业实训平台。

协同整合政策环境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机会能力。在机会能力培养阶段,协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引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深度孵化;协同杰出校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为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多渠道筹措资金;协同地方创业主管部门,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载体管理服务机构。

层级推进打造培育载体

依据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以江苏大学为主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盐城工学院为主设计实践方案,形成以“创业教研载体——创新训练载体——模拟实训载体——项目试验载体——创业孵化载体”为主线、有序推进、层次分明的“五位一体”创业能力培育载体群,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创业教研载体,培育创业基本知识。一是建设以创业能力为主线的创业课程。建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管理”、等组成的课程体系;二是以素质教育中心为依托辐射全校。两校均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统筹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设置课外创业创新学分,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打造创新训练载体,培育创业精神意识。一是强化教学实践训练课程;二是拓展科技创新训练平台;三是拓展工程实践训练平台。

打造模拟实训载体,培育创业实践技能。一是以“挑战杯”赛事为龙头,以科研立项、创新创业赛事为支撑,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模拟竞赛体系;二是引进“创业之星”等软件系统,打造“创业模拟实训室”、“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中心”、“网络创业实验室”等各类平台;三是制度化地定期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提升其创业技能。

打造项目实验载体,选育优质创业项目。一是帮助大学生遴选项目;二是全面培育创业试验项目;三是提供继续孵化通道。

打造创业孵化载体,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一是建设创业孵化硬件平台及机构;二是全面强化“一站式”服务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

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成效

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两校接受创业通识教育学生达100%,接受创业菁英教育的达15%,有创业项目训练和孵化的达5%。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4年来,两校大学生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育了4支年利润过百万的在校生创业团队,培育数百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内外孵化基地进行实体孵化。

提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促进了协同单位的合作共赢,带动了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并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10.16】

宁波大学:为学生搭建更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感谢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平台,让我们有勇气自主创业。”宁波大学2012届毕业生刘俊深有感触地说。毕业时,刘俊和3个大学同学一起创办了团购网——萝卜团。如今萝卜团已经发展成为宁波市每天访问量最大、注册会员数最多的本土团购网站,公司年营业额已超过1000万元。

每年400万助学生科研创新

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宁波大学较早从制度、资金等方面对学生科研进行激励和支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奖励与引导政策,学校每年用于国家级、省级、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的经费达到125万元,用于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和培育的经费达到45万元。学校制定了《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和《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每年投入400万元,用于大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

每年300支创新实践小分队

社会实践是学科竞赛的重要环节,每年的社会实践中,宁波大学均成立“挑战杯”创新、创业服务团,组成小分队300多支,参与学生数千人,学生带着自己的课题、成果,走进社会、工厂、田间,检验成果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需要,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我们的课题是从调查研究中挖掘出来的。”商学院学生潘程晨说。他们在商学院赵丙奇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标会:标出了什么?会了谁?向何方?——基于浙江温台地区165个标会1464个参会人员的分析》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这个课题选取的是当时的时事热点民间金融中的标会问题。由于问题敏感,涉及面广,在调查中,一度受到阻挠,但他们依靠勇敢和智慧,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及图片资料,他们的调研报告为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供了思路。

打造多条创新创业实战通道

宁波大学在各类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中,一年比一年成果丰硕,关键在于学校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例如,为了让每个学生能够参与“挑战杯”,学校打造了多条创新、创业、实践通道:低年级学生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构想,学校对于可行性强的优秀作品,给予资助,使其成为“挑战杯”竞赛的孵化作品;依托新课题,扩充“挑战杯”竞赛作品的种子库,这一计划每年学校资助金额达65万元,立项500余项,基本能够覆盖全校各个学院的学生。

学生科研和学科竞赛让学生收获了什么?曾荣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刘娅婷说:“‘挑战杯’大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只要敢想敢做,只要有自信,谁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5.2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