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

孙振江刘家昆

一、法学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现状

1.实习基地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高等学校法学院(法律系)没有设实习基地或单位。甚至有一些法学院的实习基地与法学专业不相符合,比如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2.实习时间与方式不合理。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业务实习、毕业实习、合作教育。大多数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实习只设置了毕业实习,而且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实习结束以后单位盖章就算了事,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对于业务实习,一些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没有设置,设置了业务实习法学院系大多安排在在第6学期,但是,这一时间往往与学生的司法考试冲突,一些学生想就业,就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因此,许多学生不能专心实习,业务实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习的监管制度不利。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设立法学院或法律系640余所,实习的学生人数多,这给学校的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多法学院系采取自主联系的实习方式,对于自主联系的实习存在着实习过程中很难监管制度的问题,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实习,实习效果如何学校很难控制和掌握。

二、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

1.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1)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法学专业的实习应该选择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单位,以加强法学的实践能力。(2)完善实习基地建设的内容。首先,实习基地的内容要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与交流,把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起一种双赢与稳固的协作关系。再次,建立起实习基地运行的有效机制。例如,学校必修有足够实习经费作为保障,

2.确立科学的、合理的实习方式与时间。法学专业实习的方式主要有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实习包括毕业实习、业务实习、认识实习、合作教育等。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对法学有一个浅显认识,适宜集中进行,集中实习的时间一周左右为宜。主要参观监狱、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对于业务实习,安排在在第4至5学期比较合理,时间一般6至8周比较合适。最好充分利用假期进行合作教育。所有法学院系的毕业实习都安排在第8学期,一般6周左右。对于采用分散实习的学生学校必须加强监管。

3.加强实习环节的监管制度。(1)规范实习管理制度。首先,做好实习准备工作:合理地选择实习单位。其次,明确实习考勤和实习纪律。再次,确定实习教学成绩考核方式。实习教学成绩考核采取考查方式。(2)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有效监管。从监管的对象上看,主要包括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管和学生的监管: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监管包括在实习的过程中,由院系主管领导不定期地到实习点进行检查。对学生的监管是实习监管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集中实习学生的监管。主要包括是否有迟到、早退情况,实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消极实习等情况。另一方面是对分散实习学生的监管。分散实习的学生(主要指毕业实习)要提出实习的申请,由院系进行审查,对于弄虚作假的学生,取消实习成绩,与下一届学生进行重修。在实习的过程中,法学院要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到实习单位检查和电话检查,确保实习到位。

【摘自《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孟亮

一、高校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课程设置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实验课基本上都是理论课的附属。教师对理论课非常重视,但对实验课却重视程度不够。实验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大多为“教师主导型”,学生按照教师所讲步骤按部就班进行,这样做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实验教学考核措施不力

目前,实验教学的考核侧重于对实验结果的比较,缺乏对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实验方法选择的评价。学生实验过程中消极被动,只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就可以拿到相应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1.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实验教学要求,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有序创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

(1)验证性实验少而精。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精选经典验证性实验,着重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增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能够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再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增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将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开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参与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全面促进了学生探索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2.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1)在实验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权。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变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在更广的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技能。

(2)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实验室不可能具备条件进行的实验和训练,用图文演示、动画模拟等形象展示给学生;也可将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中的典型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引入进来,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3)在实验教学中建立网络训练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在线训练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

3.建立有效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考核必须以能力评价为主,考核的重点不再是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正确与否,而是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另外,考核也应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加入学生互评可以使考核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一种良性的激励。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面向卓越计划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马先婷斯海林杨亚璪

一、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实验室的地位仅是教学辅助设施,远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表现:1.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3.实验教学方法落后。

二、“卓越计划”下需要改革的实验教学内容

1.基础理论实验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基础理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一是理论基础实验课课时安排要合理。二是内容设计要合理。基础实验内容的设计要紧密联系理论课程内容,设计难度由易到难,以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目的。

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学生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掌握实验所需的知识内容,然后由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操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今后独立开展工作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3.创新性实验

创新实验是对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拔高,主要针对自主学习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创新实验的题目可以通过教师选择,或者学生自己选题由教师审定的方式确定。另外,为了更好地完成创新性实验,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创造条件,通过设计创新实验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能力。

三、“卓越计划”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1.建立开放式实验室,有效利用第二课堂

基础实验由于难度较小,基本可以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但是由于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单凭课堂时间不能解决问题,要求尽可能的开发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业余时间。

开放式实验教学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需要利用校园网建立相关的服务器,只要打开实验室的服务器,学生就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访问实验室进行软件的操作训练。

2.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对参与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可以加一定的学分,对表现特别突出或具有创作性实验成果的学生,可以作为评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的优先条件之一;另外,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项目、申报专利、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学校应适当承担其相关费用。

3.加强“企业化”实验室建设,实现校企共赢

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制定实验教学内容,将企业工作中的“实践性”课程引入实验室,加强“企业化”实验室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每年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进进行实地调研甚至实习半年或一年,与一线技术人员建立友好长效的联系机制,通过不断的技术交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有目的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采购与企业生产运营相近的仪器设备,建立模拟企业的实践操作系统,再现企业实际生产活动。

(3)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学校资源完成企业的部分开发设计工作,作为实验教学的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完成一定的实验项目或课程设计。

【摘自《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鲍艳李鸿儒徐林张伟宏张羽

一、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较大,缺乏创新性实验项目。2.实验空间紧张、实验设备有限,缺少适合学生团队合作的内容。3.学生对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实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4.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不完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1.拓展内容,训练逆向思维。在保留原有验证性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锻炼学生逆向发散思维的内容。在学生的实验设备或实验程序中适当地设置小障碍,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非正常现象,为了能够完成实验任务、得出实验结果,必须先将故障排除。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调试、维修过程模拟,训练学生从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获得一种不可或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综合设计,培养团队意识。为了弥补实验室硬件资源的不足,增加综合设计内容,以附加题的形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生在完成计划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与其他同学组成团队独立完成。由于完整的项目设计工作量相对较大,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较高的要求,队员必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才有可能完成任务,并得到附加分。附加题的模式能够对“搭顺风车”的同学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较大程度地弥补实验教学在这一方面的缺憾。

3.角色交换,激励主动学习。在授课方式上,转变老师的角色,使其由主导地位向辅助指导方向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名副其实的主角。通过这种角色转变的授课方式,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吸收知识的效果能够显著地提升。

4.细化考核,优化教学效果。完善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将以往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归为平时成绩项,增加实验操作考核和笔试两项内容。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60%,实验操作成绩和笔试成绩各占实验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而定,各次实验的成绩累加后作为最终的平时成绩;如有完成附加题的,可以获得加分。

【摘自《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聚焦高校

关于开展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京教函[2013]466

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适应国家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京教高〔2012〕26号)和《关于开展北京高等学校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通知》(京教函〔2011〕702号)要求,经研究,市教委决定开展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示范性校内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坚持“突出创新、注重特色、开放共享”的原则,通过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平台,探索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实践的长效机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高等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示范经验,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十二五”期间,市教委拟分批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其中2013年将立项建设30个左右。

二、建设内容

(一)基地依托单位。基地依托单位应是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其创新活动功能,在场地、设施、师资等方面较好地满足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需要,能够为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二)建设理念。基地建设思路清晰,理念先进。能够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建设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培养,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创新发展经验,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三)运行机制。基地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模式先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经费、人事等组织保障和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逐步实现开放运行、资源共享。

(四)创新实践队伍。要有一支专兼结合,学历、年龄、学科(专业)和职称结构合理、实践教学能力强、创新活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每个基地原则上至少要有1名高级职称专职人员作为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并有足够数量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基地依托单位应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管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并参与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引导高水平教师参与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指导学生开创性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五)活动成效。创新实践活动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受益面广。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三、组织与管理

(一)各高等学校在分配限额内申报,申报学校应认真填写《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申报书》及相关支撑材料。原则上2013年每校限报1个,申报书及相关表格可登陆高教处网站http://gjc.bjedu.gov.cn下载。

(二)市教委将根据各校申报情况组织专家采用会议评审、现场考察等方式,择优遴选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创新实践基地,并授予“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称号。对批准立项的示范性校内创新基地建设单位,市教委将给予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基地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市教委将根据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三)示范性校内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请2013年申报的高校将纸质版申报书(一式6份)、基地基本情况汇总表(1份)、相关支撑材料(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1份)于11月1日前报送秘书处,同时上交申报书和基地基本情况汇总表电子版。逾期申报不予受理。

(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议各高校制作纸质版材料时,采用A4纸双面打印,简单装订即可。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3年9月25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