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理论探讨

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张肃

一、构建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

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以往都缺乏整体管理的思路,教学部门或者学生部门单独牵头承担工作,受制于自身职权范围和能力的限制,往往事倍功半。参与整体实践教学环节部门包括:教务处、学生处、院系、教辅部门。具体操作流程是教务部门负责审批监督,学生部门组织开展,院系负责培训指导,教辅部门提供场地技术等多方面支持的系统化机制。教学部门充分发挥自身对于学科教学科研的优势选取优质的竞赛项目向全校推广,并对参赛流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学生部门贴近学生掌握学生动态组织宣传竞赛活动,院系等教学单位积极安排有经验、有能力的核心教师对于参赛学生进行辅导培训,提高其学科竞技水平。教辅部门提高实训场地和软硬件技术支持,为模拟训练和实验验证提高后勤保障。各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对于学科竞赛做到宣传到位,组织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

二、完善考核奖惩制度

教务部门要对竞赛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态度、其他部门支持、竞赛结果、赛后总结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要将涉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各方面人员都纳入管理范畴,形成活动报告作为下次竞赛评审的参考依据。对于考核优秀指导教师要给与表彰和奖励,并且将其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级的重要指标。

三、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水平

全年全天候开放式管理应该逐步成为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管理模式。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的情况下,各类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设备设施和人员配给等实践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和研究创新机会,最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能力提高。

四、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组建高水平指导梯队

在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一方面是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这也就无形中督促教师自觉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会不断推进。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对教学各环节全面思考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竞赛的要求,提高指导学生的水平。在指导学生竞赛的同时,也提高了参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指导能力,培养出合理的指导教师梯队,最终有利于日后长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积极与企业方谋求深层次校企合作

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承办方单位往往是国内国外知名企业,比如金蝶软件、联想集团、一汽集团等企业都曾是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性学科竞赛的主赞助商。参赛选手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学校也同样得到企业方的关注。

校企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相互信任和相互磨合适应的过程。校企合作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承担外包项目。第二步,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第三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中心。

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有着理论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活力与创新能力,这既是大学生展现自我的良好平台也是高校检验自身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同时学科竞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时间和经验累积和反思,学校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作为导向,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将学科竞赛常规化和制度化,力争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自《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

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李涛宗士增徐建成李鹏飞

一、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框架

根据多学科交叉融合方法,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要依托特色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群,打破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壁垒,突破现有管理体制的纵横界限,建立一套有利于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提升的新体系。

二、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内涵

依托创新实践平台开发的这类课程我们称之为“工程创新合作项目课程”,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联合企业参与,校企导师团队合作开发;二是以项目为纽带,跨专业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研究。为了做好这一建设工作,学校层面上需要做好体制机制的调整。

1.调整创新实践平台管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平研究型大学应该在学校层面上建立有效机制,打破壁垒,开展实验室资源整合。将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面向多学科、专业的创新实践平台。平台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实现对教学实验室、学科科研平台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乃至教师科研实验室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平台管理机构在实验室建设、硬件管理与维修、后勤服务等方面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全方位服务,保证参与共享的硬件资源向教学与科研全面开放。

2.制订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反哺教学

协调好教学科研关系,建立教学支持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科研反哺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活动,将科研设备提供给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3.建立合作项目课程规范和开发机制,提高培养质量

在学校层面上实施工程创新合作项目课程开发计划,制订项目课程规范,是保证工程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项目课程规范建设上,一是重视最新成果和发展;二是规范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推动项目课程中的训练项目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项目课程开发机制上,一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吸引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优秀教师进入课程开发队伍;二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国际产学研合作、跨学科跨专业合作等多元合作开发新机制;三是建立项目课程开发质量监控机制。

三、完善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拓展创新实践平台外延

根据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目前高等学校应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联系合作企业,在两个层面上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其一是高校配合企业共同建立各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以企业为基地的工程人才培养现场实习平台;其二是拓展校内创新实践平台外延,吸引企业共同建设工程人才培养模拟实践环境。

校内创新实践平台的外延拓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沟通建立校企共赢机制;二是共同建设模拟实践环境,开发合作项目课程。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是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在合作中,企业可以将预期收益定位在未来需求的人才和得到学生在合作课题研究中可能产生的创新思维上;高校应该将预期收益定位在高水平工程人才培养成果上。以此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模式,将有效提高创新实践平台的外部资源利用。

建设中也要特别关注和加强适应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任务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代工程学科要求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管理人员不仅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还要加强与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的合作与配合。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3.7】

提高高校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的与途径

郝志坚

1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教学特点。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并在实践中学会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学生必须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用所学知识、方法论等去解决相关问题。

2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2.1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以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针对本专业的学生,联系本专业特点,结合实际生产,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如金工实习、生产认识实习、靶场实习等,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2.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应当加强

2.2.1 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

(1)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及时向学生传达,提前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应该十分耐心,并积极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从而提高相关方面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撰写论文、报告等;(3)教师应仔细批改、点评学生所写相关论文,并随时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

2.2.2 强化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对相关领域较新的知识和信息应及时关注;(2)教师自身应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多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多学习,多动手,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2.3 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

(1)实验教学环节。开展多样化的实验课程,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基础的实验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2)开展仿真教学。仿真实践教学软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系统,是模拟现场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仿真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满足了学生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摘自《电子制作》2013.11.8】

论高校实验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自主选择要求

熊宏齐

1 实验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自主选择要求

1.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具有层次性,课程类型要丰富。这些课程和实验教学环节中,有必修和选修的要求,实现基本教学要求基础上的自主选择。

实验室每门实验课程要正常开出,提供给学生必修或自主选修。为了提高层次性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效益,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基本教学要求基础上,确保选修实验课程的学生要多,同时实验室被学生选修的课程要多。

1.2合理设置实验项目类型

实验项目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3类设置。建议基础实验室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的比例为50%左右,专业实验室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实验项目的比例一般达到50%以上。要求实验项目菜单化,实现学生自主选择。

1.3项目内容编排

很多实验虽然是基础型实验,但其实验内容可以进一步拓展。同一个实验项目可以按照基本内容、提高内容和设计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编排。这种分层次编排实验内容与要求,可以确保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并努力完成更多的实验内容,从而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1.4实验课外活动

实验课外活动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为学生选修实验类课程、在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参加学科竞赛和相关课程学习竞赛等。这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科领域,并提出实验课题开展研究,推进研究性学习。

1.5 课程体系案例

东南大学突破课程壁垒和学科界限,对全校实验课程和项目进行整合,系统重构了从自主开放引导→基础综合训练→项目专题研究→自主研学创新的层次化、模块化、项目化实验课程体系,创建了由6种研学途径组成的课外科研训练计划,形成了立体开放、课内外一体、适应学生自主选择的实验教学体系。

2 适应学生自主选择要求的保障体系

2.1 仪器设备

为了满足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自主选择要求,实验室要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开放管理模式。(1)学生实验需求量大的仪器设备,要求组合优化,功能配置要满足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2)有针对性地对外开放仪器设备。(3)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的形式,既可以是集中型,也可以是分散型,还可以是集中分散结合型。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以方便学生和教师选用为前提,实行有效的管理。(4)开放形式要灵活多样。

2.2教学指导

对于实验室已有的实验项目,实验室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适合的教师进行指导,这些教师必须熟悉学生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

2.3 网络环境

(1)要实现选课派位管理。选课与派位管理是为满足学生实验教学自主选择要求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网上选做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时间、选择实验设备等功能。同时,通过实验桌位电源管理,或进出实验室的时间管理,为优化实验项目内容编排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实验教学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要求。

(2)要实现师生互动管理。一般情况下,在实验室的教学网络平台,通过E-mail、QQ群、通知平台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包括答疑、讨论、指导等。

【摘自《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