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聚焦高校·

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培训构建完整实践课程体系的创新尝试

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重要的第二课堂,使大学生有机会行走于祖国大江南北,认识社会。但传统实践往往欠缺系统的引导体系。

为给予即将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全方位的培训指导,校团委实践部创新性地构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组织协调各单位举办了13场大型校级培训以及如iPDF(实践梦想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小型培训,同时还鼓励校内外老师参与并指导实践,为学生社会实践支队构建立体化的指导模式。

为确保每一支队都能掌握基本的实践知识,完成必要的实践培训,实践部参考清华大学选课体系以及相关教育研究学理论,推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将培训分为必修、限选、任选三大板块,每一板块都要求完成相应学分。

实践培训力图为同学们打造一次别具一格的修学。每一个支队结合自己所需,自主选择适合的培训完成方式。除去必修板块中“选题立项”、“前期准备”、“安全与礼仪”等共性需求外,在限选板块中支队可以根据支队的建队模式选择参与培训的内容,在任选板块中支队则可以根据其实践内容与兴趣选择培训内容。

除此以外,为满足支队个性化需求,实践部特别推出iPDF(实践梦想工作室),通过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等创新培训模式,为同学们积极参与实践提供动力和引导:支队队员可以通览培训计划全貌,根据支队需求有选择性地参与实践培训。

最适合的人讲最适合的课

必修板块邀请带领学生多次深入祖国基层进行学生社会实践的经管学院教授徐瑜青给同学分享经验,鼓舞士气。

限选板块则为校内各院系老师发挥专长助力实践提供了平台。

任选板块由于涉及公共政策与时政热点、影像制作、课程教学、应急预案与急救等多方面知识,成为各个支队的必要需求和兴趣所在。在嘉宾邀请方面则更为灵活,广泛挖掘校内外各类资源。

内容的优化还体现在资源的多样化上。除讲座、沙龙等线下培训与纸质培训材料分发外,实践部同时在人人网、微信“实践君”平台上提供讲座宣传与笔记、优秀实践支队介绍等丰富资料,为同学们的实践准备提供便利。

顶层设计成就高效率的培训

为同学们提供最优质的培训被实践部视为己任,而优质的培训来源于恰到好处的顶层设计。

如果说培训体系与线上平台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那么内容优化则是本次清华实践培训的另一亮点。以课程为载体的培训是综合提升实践辅导的敲门砖,而校内外导师指导支队实践的崭新尝试,则是针对支队更长效的引导过程。打造优质的培训首先体现在培训承办组织的协调上。

在承办组织的协调上,实践部制定了周全合理的培训安排。本次培训充分考虑了各个院系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实践部积极与校内各个单位合作,邀请时事大讲堂、清华清公益协会、书脊支教团等平台为同学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平台。

集中课程式的讲座是短期高效的培训,而导师指导则长期深入的培训。今年,校团委与教务处合作,正式将部分实践支队纳入SRT体系。至今为止,共71个支队得到了校内SRT导师的长期指导。另外,包括校外支队导师以及清华大学实践基地导师,超过200个导师组成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团,为支队实践提供细水长流班的培训指导服务。

【摘自清华新闻网2014年6月5日】

山东理工大学综合课改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结合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和本科教育优质工程相关项目的要求,进行“课程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课程综合改革是该校本科教育优质工程(二期)“卓越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结合名校工程建设任务,立项建设1门,共16门;全校每个学院推荐1~2门建设课程,根据各学院提交的申报书等材料遴选出15-20门课程立项建设。

据了解,本次课改鼓励申报者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探讨,可以是项目驱动模式,也可以是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不拘一格,本次立项更加注重的是课堂的执行过程和教学效果。要求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深度改革与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建设;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等。

【摘自华禹教育网2014年6月5日】

西北政法大学大力推进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广受师生好评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外向型人才,提升本科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大力推进汉英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效果显著。

该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科双语教学的意见》和《本科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实现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关于进一步推进本科双语教学的意见》规定,采用外文教材并使用外语授课学时达总授课学士50%以上的课程,即为双语教学课程。对双语教学课程从师资配备、教学内容等众多方面均给以特别要求和支持。

一是配备优良师资。该校承担双语课程的专业教师均为讲师以上职称,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有相应外语专业学历;曾在相应以某种外语为母语的国家或地区学习一年以上;在国内外专门外语学院进修语言一年以上;由学校指定专门的外语专家对其外语水平进行考核合格。该校制定了各相关专业双语课程师资建设计划,一方面调动本校外语优秀的专业教师开设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赴国内外有关院校专攻外语,以提高双语授课能力。有的专业还直接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

二是严格开设课程审批工作。申请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必须在开课前一学期完成试讲,学校组织由2名语言专家和3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听讲,以确保课程质量在语言和专业两方面均有保证。专家评价良好以上者才能正式开课。该课程的大纲编写、资料收集工作必须在开课前完成。

三是提高教学质量。该校双语课程均为小班授课,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在教材选用、讲义编写、授课对象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安排方面展开充分论证和实践,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教学方法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组织专家不定期听课,学期末由学生对课程打分评教,随时淘汰教学效果差的双语课程或教师,以确保教学质量。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拓宽学生收益面。该校为每门双语课程提供专项支持经费,并对授课课时优先计算课时系数,要求各学院也对提供相应支持。除经费支持外,在图书资料采购、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均予以倾斜支持。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申报双语课程的积极性。该校按照先试点、后铺开,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逐步拓宽受益面。首先是在法律、金融等传统优势专业试点,这2个专业的双语课程比例达到15%以上。其他专业也在逐步增加双语课程设置,各专业双语课程将至少达5%以上。

西北政法大学的双语课程建设实践,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广泛好评。目前,争相选修双语课程已成为该校学生中的风尚。

【摘自陕西省教育厅官网2013年11月21日】

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立项资助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87项

4月25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在1号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组织2014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副校长范迅主持会议,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参加了会议。

为做好此项工作,教务处前期设计开发了课程建设情况查询和项目申报系统,经学院推荐,教务处初审,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认真评议并无记名投票,确定2014年资助课程建设项目64项(含5门双语课,3门专业导论课,6门科研导论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5项,教学改革项目18项。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实现培养目标的主阵地,学校一贯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将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本出发点。自2004年以来,学校就以立项形式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导教师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思路,按照先基础课,后专业课顺序,有计划对列入培养方案课程进行全面建设,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效果。

【摘自凤凰教育网2014年4月30日】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

明确培养目标,确立专业定位

西安工业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企事业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主导型专门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以坚实的数理基础为中心,以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智能优化与软件开发为主要方向,凸出理工结合特色。

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计划

西安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每年修订一次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数学类课程,压缩一些课程的学时,优化教学内容是修订培养计划的主要工作。2012、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的方案基础上作了如下修订:

1.为了加强基础课程设置,加上原来没有的“微分几何”、“实变函数”、“泛函分析”等经典数学基础课。考虑到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按课程的类型和专业培养要求,将所有课程分为四个系列:分析与方程系列,代数与几何系列,随机、优化与计算系列,物理、计算机与实验系列,学生将分别得到分析、代数、几何、方程、随机数学、优化、数值计算以及物理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

2.从能力培养与课程特性出发优化了课程体系,如把原来《专业英语》课程由32学时降为16学时;考虑到《运筹学》和《最优化方法》两门课程内容有些重复,把运筹学课程内容做了删减,授课学时由80降为48;把《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总学时没变;给《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增加了一周的课程设计;增设了《软件方法学》等。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环节,解决了数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虑到学生未来在数学专业上的发展,将《随机过程》、《矩阵分析》、《偏微分方程》、《一般拓扑学》等课程列为选修;考虑到学生就业和考研深造,在第7学期设置了两个不同模块课程,一个是由《泛函分析》、《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组成的纯粹数学方向,另一个是由《计算机视觉与OPENCV》、 《数据通讯与网络》、《人工智能》组成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技术方的向课程。

4.在课程的学期安排上很下工夫, 针对教学实施中课程衔接不好、学生学习负担不均匀等问题,通过分析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学生课程的学时分布,合理安排课程学期、学时安排及进度。比如以前《大学物理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此时学生还没学习《数学分析》课程中的积分内容,这对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形成了障碍,为此,调整了《数学分析》的课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加大《数学分析》的学时,减少其第三学期的学时,在第三学期安排了《模糊数学》,把《大学物理》调整到第四学期。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安排是合理可行的。

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2.积极开展科研学术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3.加强数学建模,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摘自《陕西教育》2014年第6期】

·社会评论·

大学课程意义的当代诠释

王一军

一、大学课程的“自明性”及其挑战

在社会文化不断转型和大学教育急剧扩张的背景上,大学课程的“自明性”遭遇两方面的挑战。一是“知识”解释的多元化。二是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大学教育发展历程中课程认识所遭遇的挑战,不是赋予了大学课程新的意义,而是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本来就属于大学课程的意义大陆,大学课程不仅仅是作为素材性资源的知识体,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秩序。对大学课程的意义发现是渐近的,现在还走在这种发现的旅途中。可以概括地说,大学课程(大学普通本科课程)是指为本科阶段学生所制订的基于高深学问中的普通知识与特定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行动方案及其实施过程。

二、大学课程理解的多种视角

1.大学课程是一种政治。课程作为政治的研究就是关注课程中的权力分配、行为控制、组织运行、相互关系以及政策安排等问题。2.大学课程是一种消费。课程伴随学术时尚、社会品味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也是课程作为一种消费的重要表征。3.大学课程是一种制度。制度是课程的重要形态。课程制度往往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哈佛大学因为率先实施选修课制度而开创了一个教育新时代。4.大学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作为文化就是把课程概念化为文化,以便注意课程开发中的信念系统、价值观、行为、语言、艺术表达、权力关系,以及教育发生于其中的环境,关注那些影响判断什么是正确和什么是适当的规范。

三、大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第一,大学课程是一个实践系统。其一,课程首先是社会实践体系的子系统。其二,它是具有自身历史传承的实践体系。其三,大学课程开发本身是一个实践系统。第二,大学课程有一套程序规范。离开规范就不存在课程,课程规范主要包括内容组织、修课制度和学位资格等。第三,大学课程表现为一种集体行动。目的性、计划性和行动性是课程的基本特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与评价,都是一种集体行为。

【摘自《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学习权视野下的大学本科课程设置

钱大军

一、学习权:参与课程设置与获得选课指导的理由

为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尤其是完善自我人格和实现人生价值,必然允许学生参与课程设置等教学管理活动,并在学生选择课程时,能够提供恰当的指导,以确使学生有能力选出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结构性课程。学习权正为学生参与课程设置和获得选课指导提供了正当性理由。

二、权利内容:大学生应当参与课程设置

实际上,对于院校的课程设置而言,学生的参与符合法律上的公理。具体而言,学习自主权包括学习者参加教学管理活动的权利。参与教学管理活动不但是学生享有和实现完善自我人格的学习权的体现,更是大学治理民主模式的要求。

三、权利保障:大学生应该获得学校提供的选课指导

我们只能在坚持选课制、学分制的前提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努力培育学生的自我负责意识。首先,要努力培育学生的自我负责意识。其次,针对学生的自我设计能力,应当提供选课指导。最后,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设计体现其要求的选课计划,以实现其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愿望,尽可能地达到“因材施教”。

四、课程设置:以学生的学习权为源点

依据法学上的程序理论,只有大学生依凭学习权参与到课程设置中,程序上的合理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课程设置的正当性。因此在参与课程设置的多元主体中,大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其他主体都是为其服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大学生的学习权为出发点。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3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