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政策走向

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提高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首先要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要重点做好3件事:

一是抓结构调整,进一步突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高等教育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今年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及管理规定,对指导高校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组织召开“新专业目录和设置管理规定”实施工作视频会议,组织指导各高校对现设4万多个本科专业点进行对照整理,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还要完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高校新设置专业,接受监督。要通过这次专业的优化调整,超前部署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要求,更好地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面向。同时进一步落实高校设置专业自主权,形成专业设置宏观监管的新机制。

二是抓教育教学,进一步突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教育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本科教学不受重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教授不愿上本科生课程等现象仍然存在,教育教学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继续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支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推动所有本科院校向社会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公布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实习和招生就业等方面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评选表彰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并做好获奖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制定“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评选工作方案,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地评选出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并有突出贡献,代表国家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的教学名师。

三是抓质量保障,进一步改进本科教学评估

标准是尺度、是要求、是底线。要加快研究制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定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促进各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本科教学评估要体现高校的质量主体意识,体现注重内涵导向,体现分类评估要求,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围绕推进“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强化高校自我评估。按照合格评估规划,继续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审核评估。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状态数据采集方案,扩大数据采集试点范围。推进专业认证,成立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加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扩大医学教育认证试点。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要推动建立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三级政策体系。近年来,我们围绕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高教质量三十条”和“2011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国家层面对提高质量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出台省级、校级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三级政策体系。正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系列“卓越计划”等,也要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体系。要推动地方和高校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措施,并把相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形成高等教育战线自上而下、上下呼应、共同推进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11.24】

杜玉波: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

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第6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杜玉波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教育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也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主要原因是发展不够科学,要害是质量不高。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步入由大到强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要聚焦到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上来,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共同推动的目标,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杜玉波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创新人才培养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二是要逐步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体系;三是要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的特殊机制;四是要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五是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力度;六是要改进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

杜玉波指出,在我国教育事业进入由大到强的新的发展阶段,高等学校领导要清醒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个主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落实政策推进工作的能力。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必须把高端人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质量和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主线,必须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把学科交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必须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尤其是大学章程建设作为今后大学的首要任务。这六个必须既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集中概括,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2.22】

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高校专业群建设阶段总结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深化专业建设内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5月9日下午市教委组织召开了北京高校专业群建设阶段总结研讨会议,第一批试点启动的专业群及拟第二批启动的专业群牵头高校教学校长、教务处长以及相关专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教委付志峰副主任到会并发表讲话,高教处黄侃处长就专业群建设下一步工作做了部署,会议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金红莲副处长主持。

北京高校第一批专业群自2011年底试点建设以来,积极探索专业群合作机制和模式,制定建设规划并围绕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研讨、教师互派、学生互访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会上10所第一批启动的专业群牵头高校就一年多以来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遇到的问题、今后工作的思路及工作建议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付志峰副主任指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的发展是市教委今后一段时间支持的主要方向。在专业群建设中,通过组建各专业群专家委员会,指导群内各校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规范化的培养方案,探讨核心课程及设置标准,特别是将在专业群核心课程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开展工作,使北京地区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新建专业和基础薄弱专业的建设,从而使得北京地区高校各专业形成集群合力,协同发展。今后市教委将陆续成立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并于2013年至2015年间,每个专业群建设10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共享课。

首批试点开展建设的专业群是:机械类专业群、计算机与信息类专业群、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群、会计学类专业群、英语类专业群,牵头的高校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经过近年专业群试点建设,市教委决定进一步扩大专业群建设范围,拟启动第二批5个专业群: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工商管理类专业群、新闻出版类专业群、法学类专业群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群,牵头的高校分别是:北京邮电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物资学院。

【摘自北京市教委2013.5.14】

理论探讨

提高质量应当树立五种观念

纪宝成

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转变观念,更新观念。在我看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应当树立五种观念。

第一、坚守学术本位

高等学校是以学术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它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地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以后,出现了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现象。甚至有人提出“要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来办,要把学校当成一个企业来办”,教育的公益性已严重遭到忽视。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做出明确的定论:教育是公益性事业。但是这样的一些思想造成的影响还在,如果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学校一天到晚搞创收,就不会有心思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所以我们要明确树立起的第一条观念就是要以学术为本,而且任何时候不能动摇。

第二、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公认的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现在还加一个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这其中,人才培养本来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当前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错位,把最核心的任务放在最次要的位置上。要厘清观念、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核心任务这样的观念。

第三、坚持以内涵提高为主

要正确处理好数量、速度与结构、质量的关系。就是要把我们的兴奋点更多地转移到调整结构、提升质量、提高内涵上来。

第四、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现在基本上提的是“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基本上是一个智力的要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好像就让人淡忘了。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我在人民大学还加了一个“雅”。一个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对真理或科学的追求,没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高洁的人格,怎么可能拔尖创新?我们社会需要拔尖创新人才,但拔尖创新人才跟“四有新人”是统一在一起的,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能淡化这一点。

第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规划纲要里面专门有这句话: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不是规划出来的,更不能拔苗助长,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青年人的特点,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会有人才脱颖而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10.22】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

黄蓉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今后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几种代表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点分析

传统硬件论,重容易测量和可视的形式指标,但忽略质量内涵;多元论,满足于对复杂系统中复杂因素的枚举,但缺乏对质量内涵的系统研究;层次类型论,其实也是一种多元论,已经比较有结构性地从多层面和多角度讨论质量问题,但有关分层分类依然欠缺清晰的逻辑依据;水平级差论,看到了高等教育质量不是一个质点,还有质量水平等级差异,但这些水平差异与层次类型是什么关系,是如何体现的等一系列连锁问题和前提没有解决;结果论,从结果来看质量,视角比前面几种都有新意,但缺乏对结果的系统表述和对结果的预期;目标论,在所有见解中最具有统摄性,它非常清晰地表明了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预期目标的紧密联系,以及与高等教育过程因素与结果评价的逻辑关系,但高等教育目标本身也是多元的,有很多层次类别和等级需厘清。

二、高等教育功能与质量定义

可以从功能—目标实现角度,将高等教育质量定义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功能实现的程度,亦即四大目标的达成度,由此构成四维质量标准。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核心质量.

三、大学分类及其质量权重

我国目前将大学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三大类型。目前,国际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将大学分为综合型、专业型、应用型、社会型等四类。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12.4】

科教融合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姚江林

办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根本途径,是推动高校发展的源动力,是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科教融合在高校办学质量提高中的功能

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长期相对独立运行,科教融合对于优化高校职能更具战略价值。总体来说,科教融合在促进高校办学质量中发挥如下功能:科教融合能有效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教融合可以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科教融合彰显资源整合优势。

二、质量导向下的科教融合问题与诱因

办学观念滞后,教学与科研功能的分离。协同创新不足,教学与科研缺乏良性互动机制的支持。本位主义严重,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和分散使用。

三、拓宽科教融合途径,稳步提高高校办学质量

学校相关部门要着力提高教职工对科教融合的认识,从文化建设入手,提升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机结合起来,其终极指向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进行知识创造。深化改革,构建有利于质量提高的科教融合机制。整合资源,为质量提高提供科教共享平台的支撑。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