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国外信息•

牛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从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楚增勇 欧璇

一、牛津大学的本科教学特色

牛津大学学生的课程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堂讲授:各学院的讲课教师,以及大学在学院中聘请的大学教授,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个专题开课,供各学院的学生选修;一种是导师辅导:学生申请入学时,由各学院相关学科的教授审查申请文件,而其中一位教授则成为日后学生专修课目的导师。牛津大学通过这两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导师辅导制度,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与个别辅导教学相结合,并辅之以各种讲座、讨论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差别化培养。

尊重个性,鼓励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是牛津大学办学最基本的理念,导师制是贯彻这一理念最有力的制度。牛津大学创设之初,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更类似于行会中的师徒关系,这种关系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牛津大学一大特色——导师制。

牛津大学的导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导师提供一个相关论文题目、一本书和一份参考文献目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提供书目的阅读,并按要求写出一篇有足够分量的论文,然后一起进行论文讨论。讨论时,学生先宣读并讲解论文要点,导师与参与讨论的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双方就文章的论点、论据进行辩论。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导师与学生通过辩论交流学术思想。如此频繁的讨论,对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临场反应能力极为有利。

二、牛津大学实施导师制的学院制背景

牛津大学共有38 个学院,是独立和自我管理的。学院是牛津大学的核心,学院主要负责落实导师辅导制、管理学生食宿及文娱活动等。学院有独立的财务,拥有自己的房舍和基金。学院之间有竞争。牛津大学共有150 个学系,系是教学单位,由大学下的4 个学部直接管理。大学与学院分工明确,互不隶属,所以,牛津大学把大学本部和38 个学院的关系叫作联邦制。牛津大学的学院制,使学生在各种学科专业混合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既可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又可学到其他各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院中浓厚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有利,它充分反映了牛津大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术本位的管理理念和办学理念。牛津大学的学院制度经历了八百多年的洗礼已日趋完善,而实施导师制又是各个学院一直秉承的办学传统。

导师制能够实施,与牛津大学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同时,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自给自足的财务模式和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又为导师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三、我国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自主招生与本科优异生选拔的问题

申请进入牛津的学生要写两篇论文,导师要看论文,同时还要进行面试。面试时,导师会广泛地问一些问题,主要看学生的理解能力,不畏困难的品质,观念要有可转变性和可接受性,要求思维敏捷,有创新潜质,否则不予录取。这主要是因为牛津大学按照一定的师生比进行招生,招生人数有限,主要培养未来的精英人才,通过面试要保证招生进来的学生具有培养潜质。

导师选聘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导师制的成功之处,是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和研究的激情,产生追求真理的激情。但导师制要有一些前提,即导师与学生要有好的私交,要默契,导师的个性与学生的个性要相互了解。导师是学生学习和学术的导师,又是做人道德上的指导者。因此,导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与导师辅导的问题

牛津大学的课堂教学与导师辅导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导师辅导时,信息量大,且讲究技巧,加之讨论、争论,这是上大课所没有的;但导师制会有可能导致学生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因此,它需要与上大课结合。牛津的学生平均每周接受课堂教学7 小时,这叫大课,班级制课程2 小时~4 小时或者实验课6小时,导师辅导2 小时,附加预习时间。可见,牛津大学的课堂集中教授时间相对较少,牛津大学的学生们课下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但由于有大量书目要阅读,有大量作业或论文要完成,当然并不轻松。

为落实导师制,牛津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学生所读之书大多由导师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作业由导师单独批改,有什么问题可与导师共同探讨。每个人的课业进度也依学生天赋不同而进展各异,从而避免了不顾学生学业及个性差异的“大班授课”的弊端,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培养。

后勤保障与制度完善的问题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需要较高的成本,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师时间有限,学生的时间也很紧张。另外,只有努力学习的学生才比较适合导师制,而且有些学生并不喜欢这种导师制,因为他们更喜欢安静地学习。还有,导师制要求导师要有非常广泛的知识面。同时,学生如果没有大量阅读,不积极思考,导师制就会难以为继。因此,目前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导师制,在英国只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有一些叫作导师制的,但不是真正的导师制,更像小组讨论会。

(摘自《创新人才教育研究 》2015.4)

美国大学生培养过程控制及其动因分析

阳荣威

一、美国大学教育的宽进严出现象

1.美国大学教育的“宽进”现象

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是灵活多样的入学制度,这个制度具有弹性,能适应各种人的需要。只要申请者能符合学校的基本要求,不分年龄、性别、种族,都可以找到一所大专院校就读。这种开放的入学制度主要是靠三层结构的教育系统来运作:第一层,为程度较低的学生提供两年制社区学院入学的机会;第二层,为一般程度的学生提供综合性大学;第三层,为学业杰出的部分学生提供以研究为主的大学。这种极具弹性的金字塔型大学教育结构,使得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人,都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美国大学系统灵活多样的入学制度几乎可以保证,有大学教育需求的学子都有进入大学的机会。实行宽进政策,一方面可以满足更多青年上大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将闲置的高校资源用于人才培养,提高办学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2.美国大学教育的“严出”现象

虽然种类繁多的美国大学可以满足任何美国学子的高等教育需求,但是学子们一旦进入大学,美国的大学会以严格的质量标准来要求学生。因此会有大批学生被严苛的大学质量标准所淘汰。“严出”一方面可确保大学教育的质量,维护高等学校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严以律己,努力按学校培养目标、校规校纪要求自己。

二、美国高校宽进严出的过程控制

1.入学时进行学科能力诊断

由于美国大学的敞开招生,势必有大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入到大学生行列。为了使这批大学生适应大学教育,美国大学往往在入学时进行学科能力诊断,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学生进行相应补习。美国专门从事教育评价研究和信息服务的组织的考试结果显示:在全美120万考生中,仅有22%的学生的英语、数学和科学成绩都达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要求。美国各院校都有此机制,尤其是招生竞争力较弱的院校,因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必须先检测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与学识基础去修读某些课程。如果基础不够,则需先补修基础课程,以免在班上跟不上或无法听懂教师讲课,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伤害自尊心与信心。有些学校,如马萨诸塞州州立大学及其联盟大学,会提供个别补习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达到学习标准。补习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开设的数学、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社区学院和一般大学开设得较多。开设这些课程的大学制定的招生标准往往比较低,学生的学业表现不佳。校方一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开设的课程种类和课时。

2.严格把关课程学习

美国大学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有严格、系统的课程教学,尤其是严格的课程考核,对大学生的课程学习严格把关,从而保障大学教育的质量。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课程学习主要实行选修制和学分制。通常情况下,学士学位需要修满120到128个学分。每门课程都有严格的评价标准与方式。成绩评定主要由课堂参与、班级测试、问题提出、设计任务、小论文、家庭作业、第一次中考、第二次中考、第三次中考、期末考试等组成。达不到标准便修不完课程,拿不到学分。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最低标准”,但这里的“最低标准”的含义不是我们意义上的“60分万岁”,而是尽可能高的和不可突破的“低标准”。“尽可能高”即要求学生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方可完成学业。对学术规范的训练极其严格,每个大学的学生手册上,对基本学术规范都有明确规定。“不可突破”的后果是有很多的学生“撑”不下去,要么转学,要么延迟毕业。

3.毕业前的最终质量把关

大学生毕业是否达到相当程度的标准?是否已获得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学术能力,如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这些问题早在20世纪初就受到美国教育学者的重视。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关心大学生质量问题,因此开始讨论如何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虽然至今尚没有全国性测验方案,但许多大学及几个州已运用自编或其它机构研制的测验工具,直接评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有些大学采用间接的学习成果评量方式,包括毕业生问卷调查、期末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参与学习程度问卷调查等,来评量学生学习成果。“生涯技能证照”,是一项各地通用的技术认证,甚受重视与欢迎。2004年起源于维吉尼亚州,目前已有16州采用,另有30州已做了某种程度修正或表示有兴趣采用。主要用于检测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信息搜寻能力。

三、美国高校严格恪守“宽进严出”的动因

1.社会评价的驱动

美国的地区性评估认证机构共有8所。它们分属6个地区性院校协会管理。这8所评估与认证机构分别负责美国各州和其他政区的院校认证,担负了全国几千所高校的认证工作,在美国的认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专业性评估与认证机构名目繁多,各评估组织覆盖的学科范围大小不一。这些种类繁多的社会评价机构,在对大学进行评估后,往往会向社会发布评估报告,质量较好的大学因此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美国大学必须时刻加强教育质量,以获取较好的社会声誉而得到社会的尊重。

2.自我评估的驱动

评估的作用就在于“以评促进,以评促建”。大学评估理应起到为大学提供自我反省、自我觉察、自我改进以及自我突破的机会,并最终达到促进大学追求自我成长与发展、全面提升大学教育质量、增进其办学竞争力、赢得公众和社会支持的目的。正如著名的高等教育评估专家凯尔斯(Kells)教授所指出的,高等教育评估的真谛,是让各高等院校可以拥有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自我改进机制,定时追踪、检视学校自身是否在履行提升教学质量的宗旨。也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大学自觉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大学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应该发挥主体评价的作用。

3.政府评价的绩效驱动

随着大学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后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大学在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准备的过程中的表现如何,以便决定是否接受大学教育或选择哪一所大学。面对与日俱增的对于大学绩效信息的需要,美国教育部在《高等教育行动计划》中决定:“大学要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的数据库,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就,包括增值测量的结果,即学生入大学以后每一个阶段的进步幅度。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绩效文化,加强大学绩效评价的透明度和问责力度,提高高等教育界检验自身业绩的能力,美国政府计划向各级学院、大学和州教育厅提供匹配资金,用于收集和公布大学生的学习成果,建立符合大众和决策部门需要的数据系统,开发多种检查大学生能力的考试。

(摘自《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