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二)高校层面的建设路径探索

调研组在沪调研了六所高校,覆盖部属院校、地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地方高水平特色院校三类。

1.在沪部属院校(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调研组调研的三所部属院校均为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水平较高。“双一流”建设进程已经开始,目标均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1)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

三所高校均对“双一流”进行了分析和深入思考,但对一流的认识及对标准的判断略有不同。如交大以权威大学排行作为一流的标志。其2020年目标是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具体表述为:综合实力和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在权威全球大学排名中进入世界百强,整体实力跻身世界一流,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同济大学则将“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结合起来,认为一流首先是创新,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科技发展领域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其次是服务,要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第三是传承,要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则是同济大学对中国特色、同济特点的探索,学校提出到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华东师大则以打造一批一流学科为抓手,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2)发展战略

以一流大学建设为目标,三所学校均开展了SWOT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战略。交大在做出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劣势并存的基本判断后,明确了转型发展战略。即当内部资源优势与外部机遇不相适应时,应主动转型,促进内部资源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增强捕获外部机遇的能力。具体而言即通过实施人才强校、协同发展、国际开放、文化引领四大战略,推进学校向创新型大学转变。同济大学的总体发展战略则被表述为:坚持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强化特色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方向;坚持把制度完善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华东师大则以编制《“十三五”学科建设方案》为抓手,坚持统筹发展、分类支持、学科主体、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院系、科研基地和学科三位一体,聚焦内涵建设和条件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

(3)建设内容与路径选择

三所学校都很重视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设计建设任务,其中综合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最受关注的问题,得益于“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引导专项资金的支持,部属院校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

如在建设任务与内容方面,交大提出要全面完成学校综合改革,形成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成高峰凸现、大师汇聚、人才辈出、学术卓越、制度规范、文化先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同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五大任务,即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基本形成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与研究体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办学理念与文化;基本形成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可持续发展校园。华东师大将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一流师资队伍计划、科研原创提升计划、国际交流合作计划、优秀文化传承计划列为内涵建设五大任务。

在发展路径及重大举措方面,虽各有侧重,但分类发展、规划先行,强调体制改革为保障是共同的关注点。如交大建立了学科分类方案,并在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动态跟踪评价,确定分类投入标准,建立和完善了投入机制(基于建设目标重点投入机制、基于学科需求经费使用机制、基于发展支撑资源分配机制、基于学科人才引进晋职机制)和管理机制(院系学科建设责任机制、学科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机制、人员成果学科归属认定机制、新兴学科弱势学科扶持机制、基于建设绩效学科奖励机制、基于动态评价学科调整机制)。交大十分重视队伍建设,采取了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并轨运行的发展策略,通过“增量—存量—质量”三步走,打造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同济大学则从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流国际化办学五个方面体现一流大学建设的重大举措,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则作为重要的战略支持因素。在队伍建设方面,同济大学提出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构建科学、精细、规范的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探索全面实行具有自身特色的“Tenure-track制”等措施。华东师大的“双一流”建设路径有四个亮点,一是优化学科布局,分层次构建学科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类投入分类管理。二是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建设单元,统筹学科-院系-基地一体化建设,学科主建与参建单位共同编制学科建设规划;三是严格学科规划评审,实行院系学术组织、校外同行专家、校级学术机构三级评审,并坚持成熟一个启动一个。而以大部制改革(教育学部、经管学部、书院制、规划部的组建等)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则是“双一流”建设的体制保障。

2.地方高水平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1)综合性大学(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首批试点的唯一一所大学,是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试验田。上海科技大学则是上海市与中科院联合重点打造的新型大学(从一开始就按照高水平大学打造),是高校办学模式的新探索。这两所高校可以称为上海市政府最重视、投入最多的地方高校。相比较而言,上海市对在沪部属高校的支持以资金和资源配置为主,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则更具“家长”色彩。

与在沪部属高校不同的是,上海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思路设计和路径选择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除了对接国家战略外,更加重视地方需求;除了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外,也十分重视上海作为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核心任务。如上海大学的总体建设思路被表述为:瞄准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培养全面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服务上海发展战略的一流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和深化综合改革为保障,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定位被描述为:一是上海的大学,支撑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中国的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是突出上海的城市特色;四是学科定位主动对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五大特色学科,带动相关学科协同发展;五是平衡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合作,凸显真正的国际化而不是美国化。

从路径选择来看,上海大学的“双一流”建设道路是建设与改革并举。建设任务有五项: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任务也有五项: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均密切对接了上海的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总体方案,体现了试验田特点。内容和举措与部属高校相似,均重点围绕四大功能设计建设任务,但更加关注综合改革(包括治理结构、体制改革)和国际化。其建设思路被表述为:以培养全面发展与创新创业人才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服务上海发展战略的一流特色学科为龙头;以建设高水平多元化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和深化综合改革为保障。

(2)新型特色高校(上海科技大学)

作为新型高校的探索者,上海科技大学从创建伊始就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其使命和目标被描述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大学。作为上海大力投入建设的精致型高校,上海科技大学的办学经验可能并不能为大部分的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直接借鉴,但其发展路径极具参考价值。尤其是以下方面: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包括高起点聘任常任教授(国际一流学者组成教授聘任委员会,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招聘程序,对国内外应聘者一视同仁等);提供优越启动条件(充裕的教学及科研启动经费,高水平的实验室及公用仪器平台、国家级科研设施,组建科研团队以及青年教师海外培训项目等);以学校为主评价教授(教授聘任不与任何人才项目挂钩等);注重教师长远发展(要求教师从事前沿性、战略性研究,教师考核中关注“质”而非“量”,教师收入不直接与科研项目挂钩等)。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通”、“专”、“新”的培养特色,施行“书院+学院”的协同培养体制,探索以加强通识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注重创新创业课程、强化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实践和国际化环节,打造一流培养体系。三是科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以及别具一格的学院和专业设置。如创新创业管理学院。四是以具有决策权的校务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以及精简的行政管理架构为核心的治理结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