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国外信息•


德国模式怎样培养工程师


上海理工大学与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1998年联合成立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目标是培养既懂德语又懂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德国模式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严格淘汰制,重视企业的意见,给我们本土工程师教育带来启发。”钱燕云说。在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的架构中,中德联合委员会、企业咨询委员会、中德考试委员会是核心的三大机构。联合委员会定期开会,对合作办学中的人事、财务、教学等重要事务决策,学院院长完全根据委员会的决议来管理学院。“大到培养计划设计,小到实验室搬迁,都要听联合委员会的决议。”中德学院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18周的实习,由此每个专业都有一个实践教学负责人,专门负责跑企业,至今已经和40多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按照中德学院的教学计划,每个专业的第七学期将会有10%至15%的学生到德国本土的企业进行实习。

在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每门课都按照德国的评估体系,让学生打分,请同行评议,每学期,学院负责人也要跟教师谈话。德国权威的理工学科专业认证机构ASIIN在2010年10月无条件通过对中德学院三个合作办学专业的评估认证。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首次评估,有效期为6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复评估,有效期为8年。而在德国,经过ASIIN认证的专业点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欧洲工程师”的头衔。

摘自《文汇报》5.17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基于对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四川师大的分析


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一)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威大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专业主要由3大部分组成: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包括辅修课程)和教育专业教育(包括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二)教师教育专业课设置的特点。1.课程结构比例呈现“三分天下”的特征。普通教育课程、学科科学课、教育科学课程,均占总课程的1/3、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局面。2.课程内容设置细致。通识教育将近200个课程供学生选修,学科课程方面,细致而明确地规定了相应的必修课,以保证专业的方向性,并辅以选修科目,增加了相应的灵活性。3.重视实践课程。威大的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一)课程结构、内容不合理,通识教育和教育专业课程远少于学科课程。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比例比较低。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一般的院校都能达到64%-73%左右的比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二)教学实践课程学分比重小,效率低。我国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比较少,没有足够的老师指导。

三、威大麦迪逊分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一)完善课程结构与比例。(二)优化课程的内容。(三)增加教学实践时间,重视教学实践的质量。

摘自《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9月

英国高教改革: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


为了确保学生获得“物有所值”的高等教育,英国最新发布的高等教育白皮书定名为《把学生置于体系中心》。白皮书提出,建立更透明的高等教育市场化体系,增加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维护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份近80页的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新方案,统筹设计了高等教育经费、高校信息公开、教学改革、招生改革、教育公平等各个环节,展示了英国高等教育从“象牙塔”到“市场化”的全然不同的新图景。

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学费相当的高等教育,英国新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之一,是要求大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以保证学生的选择权利。按照白皮书中关于信息收集与公开的内容,各高校今后需要向学生、家长、雇主提供其教育资源、教学安排、教学效果以及毕业生去向等重要信息。在学费高涨的背景下,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机会的保障备受关注。白皮书提出,在不损害学术水平及自主办学的前提下,各高校都应主动成为公平入学办公室共同应对挑战的合作伙伴,并且把扩大招收低收入家庭学生作为战略目标。

摘自《中国教育报》8.23

《博耶报告》影响下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


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会于1998年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简称“博耶报告”),呼吁各大学给予本科教育更多的重视,并提出了10条改革建议。报告认为,研究型大学要使每个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验。通过提供整体性教育,大学本科将培养出独具特色的学生。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举措。(一)立足基础知识的核心课程。在具体实践中,通识教育课程已成为各大学的革新课程,并形成了各自成熟的模式和不同的风格。(二)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美国研究型大学支持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项目越来越多。伯克利大学设立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相继提出了增加本科生科研机会、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模式的几个建议。(三)新生研讨会。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始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研讨课。研讨课的组织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讨论主题阅读老师所给的材料,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四)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注重培养的基本能力为交流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研究型大学在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摘自《科学时报》7.26

香港高校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关于国内高等教育体制与模式,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以及国外高校在大学教育体制与模式方面存在不少差异。香港的高校培养模式与欧美高校接轨,近些年来,很多家长和考生将目光投向香港高校。但由于缺乏对香港高校的深入了解,很多高考中成绩优异的考生经常面临两难的抉择:是在国内名牌大学就读还是到香港高校就读?香港高校本科教育与内地大学相比有什么特点?是否值得报考?笔者在此对香港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总结,试图给内地高校改革及考生和家长一个参考。

一香港高校本科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办事能力

学生一旦踏入港校的校门,一切就靠自己了。很多内地高校学生可以“衣食无忧”,该学什么课、该干什么,到时都有人提醒、组织,不用自己操心。但港校则不同,如选课完全靠自己。因此,每位学生必须有电脑,离开电脑寸步难行。此外,办各种卡、参加社团或各种活动等,都需学生自己办理。所有这些对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和办事能力都是一种很大的锻炼。

2.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香港高校的教育体制与欧美高校是接轨的,教学方式方法基本一致。课堂上,除了教授书本知识外,经常布置一些需要几个人通过收集资料、研讨等协同完成的作业,死记硬背的作业少,动脑思考的作业多。通过这些作业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为每门课的成绩不仅包含了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考核,而且还包括了对各种能力的考核。

除此之外,香港科技大学还有一个备受好评的“本科生研究项目”,(UndergraduateResearchOpportunityProgram,简称UROP),是教授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报给学校的一些研究课题供本科生参与,这为对研究感兴趣的本科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能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师资力量雄厚,教师责任心强

由于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持,使得香港高校有能力从全球高薪聘请优秀教师。教师中不仅很多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毕业的,而且来自多个国家。优秀、多样的师资力量,是优秀教学质量的保证。在这里,学生可以领略、学习到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这里的教师,非常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尽心尽力。教师虽然也做科研,但以教学为主。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教学和发表文章,这使得教师有充足的精力搞好教学。香港高校不追求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不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而是注重办学质量。小班上课,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

4.全英语教学,国际交流机会多

香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是英语教学,教材是英文版,教师用英语讲,作业用英语做,交流也用英语,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大学毕业时,学生能完全适应国外的英语教学。由于是英语教学,国外很多学生可以到香港高校学习、交流,这样,香港高校的交换生名额非常多。笔者认为,港校和内地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体制、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有很大不同。近年来,不少内地高考状元最终选择就读香港高校,这或许说明内地高校的教育确实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二内地高校改革启示

1.改革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里与其教授很多专业知识,不如教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和实际需要,进行精简优化,将专业工作基本用不着的课程精简掉;对专业基础课则要精简学时,只需教授基础、核心的东西,因为即使课堂上讲的再多、再精彩,大学毕业时能记住的也寥寥无几。要增加培养各种能力的课程和活动,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胜任各种工作。

2.改革教师选聘机制,加强师资力量

国内大学里,大部分教师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留校的。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却要站在教学第一线。只有锻练几年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这必然会对学生造成损失。因此,学校教师不应从毕业的学生中产生,而应从企业、科研单位直接选聘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来学校任教。这些人了解生产第一线需要什么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能够教授学生最想知道、最需要知道的东西。

此外,要优化奖惩机制,让教师重视教学,把培养高质量学生放在第一位。

总之,内地高校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学习国际一流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多为国家培养、输送高质量的栋梁之才。

摘自《北京教育》2011年第10期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