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特别关注•


北京“督”高校思政课上水平——组织督查组到80多所高校督查聘40多位教学监督员随堂听课


安排学生去参观八宝山烈士陵园、圆明园遗址公园等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回来后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PPT,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讲述和展示,任课老师加上所教的3个班各挑选两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讲评。北京物资学院刘建宁老师的这一新颖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受到了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高校思政课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从5月15日开始,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成7个督查组,进入高校开展督查,督促北京80多所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标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前期督查结果来看,北京高校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加强质量监测、完善教研制度、提升师资水平,在增强思政课实效性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率从2008年的不到70%提升到了2011年的85%以上。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北京高校已经连续4年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仅2010年参赛教师就达120多人,观赛教师近千人,有效促进了一线教师切磋教学技艺,共享优秀教学方法。

各高校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北京理工大学王娟老师注重在课堂与学生互动,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中国人民大学汪云生老师讲课很风趣,在课堂上除口头讲解外,他还经常播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内容。中国政法大学采用“多级对话”、“情景再现”等新教学模式,增强了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北京工业大学姜海珊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答辩式演讲,使学生对所演讲的内容有了更深的思考,对所学知识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该校认为姜海珊老师的课“讲授用时间不多,效果不错,方式很好”,并及时在全校进行推广。

北京市还通过完善教学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近几年,该市每年聘请40多名老同志作为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信息员和监督员,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调研,及时发现反馈课堂教学的创新做法和突出问题。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魏启晋老师在书本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如用多媒体展示领导人亲民爱民的照片,引用管子、孟子、刘备、李世民等以人为本的格言,特别是将国家领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对学生影响很大。学生反映魏启晋老师“讲课生动,事例丰富,我们喜欢听”。这一优秀教师典型就是被高校教学信息员发现并推荐给上级单位的。

各高校主管领导亲自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调研也是教学效果不断增强的原因之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主管校领导亲自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部门负责人,清华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专题工作汇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北京市委宣传、教育、社科研究等部门紧密配合,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在教师队伍建设、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加大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政策保障力度。建立了完善的二级教学机构和教学科研制度,全市60所普通高校中有53所成立了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教研机构,近3/4的高校思政课部门负责人拥有研究生以上的相关专业学历背景。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水平,北京市还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经费保障。全市近3年投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专项经费达800万元,全市60所普通高校专项经费总额超过1240万元,生均经费达到20.52元,为教师学术交流和考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20日

应警惕轻基础重应用倾向


从1999年开始,研究生教育迅速扩张。如此增速之下,不同的学科门类彼此消长,自然科学类所占比例在减少,人文社科类所占比例在增加,但科类结构失衡的情况依然严重。

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正面临基础学科式微的尴尬。“重应用轻基础”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类的最主要特征。自然科学中基础科学所占的比例较小,理学、医学和农学三个学科所占的比例都远远小于工学所占比例。这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则是“重经管轻人文”。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管理学、法学等学科受到重视,而哲学、历史学等基础学科逐渐萎缩。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苌庆辉博士认为,对学科结构的功利主义认识,是导致失衡的思想根源。苌庆辉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基础学科的创新才是长远大计,重大的产业革命往往与基础学科联系在一起。过分关注应用,最终会导致核心创新能力的匮乏。

有学者指出,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比例,是基于什么考虑和调研做出的,是否应该全国统一按照这个比例,仍值得商榷。

摘自《文汇报》2011年1月17日

当前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李戟


一、高等教育中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来看。世界上许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认为“宽口径,厚基础”是大学教育比较成功的模式。只有充分重视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反思和怀疑精神,并使他们逐步成长为至少能在一个知识领域中进行专门和集中学习的人,使他们能够多视角地认识他们自身和周边世界,为他们的人生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其次,从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来看。刚入学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刚满18周岁的年轻人,由于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加之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所以在低年级的基础课中,教师应以渊博的学识、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不仅要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更要做到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这段教育对他们涉足社会后的工作、生活和终生学习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再次,从高等教育的知识层面来看。基础课教学事实上承担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正是后续专业学习与应用的基本语言、工具和方法论。

最后,从高等教育所设的课程科目来看。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无不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因为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延续,我们回溯历史、审视传统,是为了更理性的走向未来,走向全球化的新时代。

二、高等教育中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第二,扩生源,紧师资。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校逐步扩大招生。2005年,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近一倍;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05年,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04万人,比2000年增加284万人,年平均增长18%。1999年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指标是,生师比一般应为14:1。而大部分高校扩招后面临的问题是生师比严重超标,尤其表现在基础课教学上,只有一位教师无助教的百余人大课屡见不鲜,教学效果难如人意。

第三,重专业,轻基础。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大学专业的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又依照市场经济的逻辑,大学的管理也越来越企业化,随之大学的教学也相应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其特点是将培养的学生界定为产品,将教学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在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管理、考试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均体现出我们培养的人只是一种具有暂时效应的专业人,而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人。

第四,近功利,远能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观念,同时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而造成的地域、阶层的差距扩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致使他们的志趣、追求日趋世俗化。

三、搞好基础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有一流的基础课,而要有一流的基础课就必须有一流的基础课师资队伍。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让专注教学的人安于教学,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因此要扭转基础课教学质量下滑的局面,必须先从更新思想观念入手,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政策与激励机制,加大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整合校内资源,优化基础课教学条件和环境,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只有这样基础课教师才会甩掉上课吃亏的包袱,卸掉教书不如搞科研的自卑心理,解除他们关于职称评定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将经典而抽象、枯燥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先进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从而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自《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理论探索•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探析


一、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教学评价是概念。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为对象,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不断揭示教学现象和教学目标的关系,并且赋予价值上的判断,从而提供反馈信息,指导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措施。

二、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课堂教学评价不够规范。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编制程序不够科学。3.课堂教学评价有对某一节或若干节课教学的评价替代一学期教学评价的倾向。4.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5.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对课堂教学及时调控的力度不强,以及通过反馈评价结论教育评价对象的手段运用不够。

三、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的方式不完善。(二)评价的标准不切实。(三)评价的目的不明确。

四、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措施

(一)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策略。1.教师的自我评价与课后反思相结合。2.要给予教师应有的安全感与自尊。3.科学评价消除评课误差。(二)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措施。1.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应由教师集体参与制定。2.对不同水平的教师进行评价,应区别对待。

摘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5月

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


一、创新教育与改革课程体系

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教学活动涉及到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以及基础课、主干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一系列的内容,但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课程的体系,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

二、高等学校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弊端

1.知识分割过细。2.课程内容陈旧。我国高等学校的教材大都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编写的,全国高校千篇一律,这种教材和课程内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也就更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3.课程结构不当。4.教师单向灌输。5.实践环节薄弱。

三、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与目标

1.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1)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原则。(2)科学知识发展需要的原则。(3)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原则。2.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就是要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1)专业基础知识要扎实。(2)专业动手能力要提高。(3)学生整体素质要加强。(4)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培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统一,既要彰显个性又要全面发展。为此,各高等学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科研思维熏陶、学生行为管理等诸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摘自《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2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