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聚焦高校•


第三期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研修班专题研究报告集锦

——依托科技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


一、学校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

目前清华大学已经与24个省签订了“省校全面合作协议”,与70多个地级市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把学校的基础研究与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双方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合作,提高了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

二、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当地联合设立“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公室

由于驻在当地,有地方政府相应机构(科技局、发改委等)的参与,使学校相关科研人员对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重大的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调整有较为直接的了解,而地方对学校的学科和科技成果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这样由于“知己知彼”而往往会得到地方政府的经费、政策和主要领导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合作的成功率。

三、由地方政府或企业设立科技合作和成果产业化基金

近年来,清华大学开始尝试“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主导、学校与企业共同受益”的新的基金模式。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基地,设立合作办公室并且有专项基金支持,带动了清华大学的横向经费总额稳步增长。

四、国内外企业在清华大学建立联合研发机构

自1999年起,依托清华大学科技和人才优势,由企业投资,清华大学与国内外企业建立了90余个联合研发机构,借助大学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优势,把企业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放在大学里进行,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撑,同时每年还为企业培训数以千计的技术人员。

五、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服务地方的清华大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建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目前已经孵化科技企业80余家,被孵化企业的成长率是社会上一般创业企业的4倍,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已有4家。与北京市政府共同组建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目前已有17项科技成果孵化项目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同时还通过支持成果孵化等途径参与首都12家企业的重组或股份制改造,成为清华服务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桥梁。

六、学校自己开办企业,投资进行成果产业化

企业对学校的意义:1、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延伸;2、学校技术资产(股权)的唯一持有和管理者;3、学校科研项目产业化的首要推动力量,实现科技成果和企业双孵化;4、通过上交利润和横向科研合同等方式回报学校。学校对企业的意义:1、校办企业依托学校的综合优势,可快速发展;2、校办企业具有获得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先天优势;3、大学是校办企业的“虚拟研究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4、学校优秀的学生和教师构成校办企业的人才资源库。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1.19

北方工业大学“模块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实效


近日,北方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举行,这是该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块化方案以来建立的第一个农村实践教学基地。在学校提供的多个模块内,由学生自己选择实践教学形式,自己申报实践教学课题。学校为学生的实践调研提供全程的工作和物质保障。位于黄土坡村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是该校为对应“农村服务与调查”的实践教学模块而专门设立的。目前,该校开设的其他“模块”,如校内调研、热点问题研究、读书讨论会等,正在有声有色地开展。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1年5月13日

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调查研究


本文以厦门大学为案例,通过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的调查,探究大学生创新行实验计划实施的情况,特别关注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问卷设计以本科生科研的各个环节为主线,包括本科生科研的前期准备、活动开展中导师的介入、交流情况、经费使用及本科研结束后的奖惩等。

二、调查分析1、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前的情况。这表明多数学生有研究兴趣且在有一定科研基础背景下参与创新计划活动,对活动具有较高热情;学校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大体包括选题、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四个环节。3、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在厦门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中,管理部门的分工、教师指导、人员变更、经费使用、学校其他支持等方面也都有待加强。4、科研结束后的相关情况。表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校园基础,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多种学习与教学方式的综合结果。

三、总结与启示1、理清本科生科研的本质,加大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推广与宣传。2、相关部门应提高资质管理的责任与水平。3、密切师生联系,强化教师指导。4、构建本科生科研的交流平台。5、落实激励措施。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1.1/乔连全

华东理工大学创新七种“实践育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华东理工大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构建了内容丰富、点面结合、全方位、多途径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是多层次展开,深入推进引领型实践。以各类理想信念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和热点的主题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活动、各级党校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实践锻炼等为载体,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信仰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二是勇于探索创新,大力开展教学型实践。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堂讨论、主题论坛、技能型竞赛、模拟活动等)、专业实习见习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为载体,提升大学生专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知识吸收与转化。

三是开拓社会资源,认真组织服务型实践。以各种大型志愿服务、社区科普服务、公益服务活动等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增加大学生学习机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坚持开展认知型实践。以各种社会考察调研活动、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等为载体,增强大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大学生文化内涵,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

五是完善组织机制,重点开展创新型实践。以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变革大学生学习方法,塑造大学生意志品质。

六是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努力推进职业型实践。以各类勤工助学活动、就业见习活动、挂职锻炼等为载体,训练大学生工作能力,积累大学生工作经验,加速大学生社会化进程,谋求大学生学业和职业共同发展。

七是提高学生“三自”能力,不断探索自治型实践。以高校各种学生组织、学生生活园区、各类网络虚拟社区等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

摘自教育部网站2011年11月25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个支点”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紧紧围绕专业学科特点,坚持德育为先,寓道于业的“践行悟道”育人模式,以野外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为支点,开展联动创新,推进大实践观的实施,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将育人贯穿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品德高尚、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

一是以野外实践教学为支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出体验式教学方式,奉行“理科贴近科学研究、工科贴近工程实际、文管贴近社会实践”三大原则,将实践教学的目的定位在“不仅使学生停留在对各种科学问题、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验证层面,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寓教于习练思想、言传身教练作风、躬身实践练本领,为学生奠定人生起步和事业发展的基石。

二是以第二课堂活动为支点,激发学生锐意创新的激情和广泛研究的兴趣。学校围绕“浓厚学术氛围、搭建成长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共建和谐校园”的宗旨,以科普活动、学术交流、学校项目资助、学术竞赛等为载体,搭建了以“挑战杯”赛事为龙头、以科技节为主线、以特色活动为内容的大学生科技活动平台,建立了27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设立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基金和创业计划竞赛基金,开展震旦讲坛、地学名家论坛、科技论文报告会等第二课堂活动,形成科学家讲坛、矿石SHOW、“FIC”虚拟企业模拟决策、首饰设计大赛等一批具有地大特色的精品科技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实践舞台,形成了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支点,树立爱国爱民情怀和报效祖国信念。学校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建设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支持和鼓励广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对人民的感情,坚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报效社会、勇担责任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摘自教育部网站2011年11月21日

北京林业大学发挥特色突出内涵构建实践育人四平台


北京林业大学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构建实践育人平台。

一、发挥特色,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平台

开展大学生绿色环保活动一直以来是北林大的实践育人特色。特别是近几年,北林大联合全国50余所高校,围绕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开展“奥运水质水系检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考察”、“雪灾灾区生态系统修复”、“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系统修复”、“国家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调查”、“农村水资源调查”等多项实践考察活动。

二、突出内涵,打造社会观察教育实践平台

北林大,每年暑假组织近200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开展以社会观察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几年来,北林学生围绕“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林权制度改革”、“社会管理与服务”等重要方面开展实践调研,每年深入300余个城镇、农村,以团队名义撰写社会调研报告200余篇,以个人名义撰写返乡调研报告千余篇。

三、明确优势,打造服务社会发展实践平台

北林大通过实践教育环节,充分发挥学校的科研及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的经济发展。北林大连续九年实施大学生西部计划;连续七年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创新开展打工子弟小学环境教育课堂等项目。

四、提升水平,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北林大以科技创新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几年来,通过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调研实践,学生的科技作品在国内外的竞赛中屡获大奖。此外,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提供企业实践机会,通过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1.19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