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时事政策•


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刘延东在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上强调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3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词。

刘延东指出,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主创业活动,把支持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推动实现以创业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各国加强交流合作,分享创业经验,探讨创业教育,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刘延东强调,加强创新创业,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各级各类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拓展创业实践基地,发挥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帮助学生创新创业。要建立协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户籍迁移等优惠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造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能创新、敢创业、创成业的良好环境。刘延东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价值、奉献社会。

严隽琪在致词中指出,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有激情、有目标、有能力、有准备的年轻人创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希望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一个创业教育的开放平台,吸引各类企业和企业家、社会组织、学校等多种资源;在教育方式上,以应用为导向,以实践为途径。在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必须坚持体制机制上创新,必须坚持“公为先、益为重”的工作理念。

万钢在致词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外部环境,探索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下一步要加大支持以大学生创业为代表的科技创业活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完善支持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创业载体功能,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和风险。

来自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组织代表和中国的创业教育工作者、企业家代表出席开幕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开幕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30日

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举行


3月29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杜玉波充分肯定了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初步形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截至2010年,各级政府和高校为大学生设立创业资金达16亿元,建成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2000多个,面积330万平方米。二是教育系统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教育部成立全国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专门文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地各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大力举办创业大赛、论坛等活动。仅2010年,各地各高校就举办了2万多场创业活动,参加学生超过300万人。三是政府、高校和各类机构共同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大学生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创业人数逐年增长。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

杜玉波强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教育系统要站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创业政策比较完善、创业教育基本普及、创业平台较为健全、创业氛围更为浓厚、创业成果更加丰富”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目标。

杜玉波要求,下一阶段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要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强基础,着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教育部将研究制定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探索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二要搭平台,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要重点建好政策平台、创业实践和孵化平台和信息化平台,争取出台更优惠的创新政策、建设更多的创业基地、提供更有效的创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撑服务。三要重引导,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要树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育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融入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及相关的风险意识教育,在校园里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

杜玉波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自主创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新局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4月2日

让大学生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综述


3月29日,上海,锦江小礼堂。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自2002年9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国家已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和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联合国将创业能力看作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种能力,并称其为“第三本教育护照”。如今,创新创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有了“第三本教育护照”。

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基本建立

政府:重要的推动力量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仅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就有65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00万,其中80%以上为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创业者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目前,“政府促进创业、市场驱动创业、学校助推创业、社会扶持创业、个人自主创业”的生动局面已经形成,创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倍增效应日益凸显。其中,政府成为举足轻重的推动力量。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告诉记者:“上海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推动创新’的理念,从大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全程的创业教育、从为了生存的创业走向促进自身发展的创业、通过分类指导提升创业品质,这三条就是政府推动创业教育的导向。”

基于这样的认识,2006年5月,为了加快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财政专项资金支出5亿元,成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2007年,市教委决定实施“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1000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2009年,由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和杨浦区政府共同搭建起服务创业者的高校技术市场。同时,召开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构建起以“覆盖全面、层次合理、运行有效、特色鲜明”为发展目标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自2003年以来,辽宁省制定了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11份文件,出台了税费减免、贷款担保、财政补助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印发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目前,全省累计申领创业证的有6300人,带动10万人就业。

安身之所是创业的首要前提。湖南省长沙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鼓励和倡导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对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20家以上的产业园区、吸纳大学生创办企业10家以上的企业,经市创业办认定为大学生创业基地,市财政每年给予30万至50万元补贴。同时,加快基地标准产业用房和创业公寓建设,最大程度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该市还结合实际,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孵化平台。市属高职院校也依托自身发展,着手筹建长沙职教创业园、长沙大学生创业示范街,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场所。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校:积极的改革中坚

数据显示,仅2010年各地高校就举办了2万多场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活动,参加的大学生超过300万人次。高校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和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大学生,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上海交大成立的创业学院创造性地采取了“无形学院、有形运作”的崭新模式。该校副校长徐飞介绍,学院构建“两翼”,即“面上覆盖”,通过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使全校同学得到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感染和洗礼。另一翼是“点上突破”,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学程,创业导师团的辅导和指导,创业苗圃预孵化和部分资金支持,培养部分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同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培育他们成为未来企业家。

创业教育必须走出校园,主动体验真实的社会创业环境。这方面,江南大学“园区助推型”创业教育模式可圈可点。该校组建全程陪伴的创业导师团队,遴选出100余名创业导师。其次是全面贴近的创业课程设置。结合园区产业及行业发展现状,先后2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包括46门课程在内的创业课程体系,开通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网”、“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等创业教育网络平台。5年来,该校入园学生创业企业累计已超60家,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成活率超过70%,注册资金连续两年实现翻番,年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

据介绍,目前全国已有6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很多高校成立了创业学院、创业中心或创业研究机构。浙江、江西、广东等地高校开发“虚拟创业”、“商务模拟”等创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战经验。

广泛支持多方扶持的良好气候逐渐形成

社会:持续的助推浪潮

近年来,创业教育呈现了一种可喜的现象:大批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通过担任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各类社会创业机构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创业咨询、贷款融资、风险评估、项目孵化等创业服务。

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增长。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人数总计达到10.9万人,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舒立春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以发展微型企业作为重点,解决150万人就业,其中重点把大学生作为创办微型企业的重要群体予以支持和帮助。为此,该市制定了“1+3”扶持政策,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可享受注册资本50%的财政补贴,在税收方面政府按照企业注册资本等额给予财政税收返还,同时还可获得注册资金50%的贴息贷款。“1+3”模式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和经营资金问题。

与此同时,重庆市还整合部门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孵化平台。全市建立了1120个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覆盖所有区县和全市40余所高校。在此基础上联合辖区工商、税务等部门具体指导、帮助和监管在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并提供后续支持和保障。另外,该市还建立了微型企业网络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网和微型企业发展网,分别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和网上贸易、商业社区等,实现微型企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交易结算“三位一体”,促进了企业管理和项目推广。

江苏省则提出以强化“目标的牵引力、制度的保障力、活动的渗透力、科研的助推力、平台的支撑力”为依托,拓展创业教育渠道。该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坚定地表示,要使创业教育健康持久地开展必须坚持完善机制,管理创新;必须积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与服务体系;必须依托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必须积极倡导“创业光荣”的良好创业氛围,提高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1年3月30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