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上海大学专业淘汰制激活教与学

在不少高校,一些办学基础薄弱、就业出路不畅的专业也过着滋润的日子,凭借考生"服从专业调剂"的保护伞,每年源源不断地获得生源,学校却奈何不得。如此一来,被调剂过去的学生心里受委屈,整个教学局面难免僵化而沉闷。

“专业越办越多、学生被动选择的局面必须打破,要理顺学校内部管理,把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服务于人才培养。”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说。

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一场涵盖了招生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改革在上海大学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按专业招生的格局彻底打破,实行大类招生,在分流过程中引入专业淘汰机制;与此同时,引导大牌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激发学生求知与探索的欲望。校园里呈现出一派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蓬勃气象。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2日】

四段式教学法是神话我校文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途径

南昌大学唐志全

一、南昌大学文科教学方法改革的回顾和现状

1、文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成绩。一是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通识课、基础课和部分核心课的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二是组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开始调动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少部分老师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良好。四是个别老师因材施教。

2、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上述成绩中的几个“闪光点”本身还不完善,在讲授、自学、讨论和作业几个教学环境中,还没有贯彻始终形成体系。另一方面,考试方法除外语外,其他文科的期末考试还基本上停留在设计题库制作答案。

二、“四段式教学法”的含义和要求

“启发报告”,由主讲教师进行;“自学讨论”,自学以课外为主,讨论以课堂讨论为主;“课外作业”,题目以老师布置为主,也可自选,“单元小结”,主讲教师根据本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在学生自学、讨论、作业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对本单元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讲解,特别是回答好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以巩固基本知识,加深理解。

2、“四段式教学法”的优点

(1)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能更好地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全面提高老师的素质。(3)能有力地调动学科教研室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

三、实行“四段式教学法”的条件和措施

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如下的具体建议:

1、牢固树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充分认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意识,是实行四段式教学方法的先决条件;2、每个文科的学院先选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进行试点,然后在扩大到通识课;3、有关领导,党团组织,教学职能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四段式教学法的试点工作。

【摘自《高教改革》2011.3】

海南大学: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学习效率研究

蔡东宏贺佩兰

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理应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外企的管理和经贸岗位,所以双语教学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锻炼机会,将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并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扫除语言障碍,经济类双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一)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成效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发展较快的并具有国际性的学科,国内本科通用教材只是通过翻译修改而来的,大部分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内容无法真正体现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专业术语。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不足。西方经济学为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大多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授课,对双语教学的学习投入时间严重不足。2、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述,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3、课时安排不足。大部分学生认真做课堂笔记以及在课堂上努力去理解和把握知识点,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占用一定的时间,使得4、外部环境不理想。在我国,学生感受不到用英语思维以及交流的压力,对外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就导致双语环境不理想,使学生不能在双语环境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外语水平。

二、改善双语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平时考核。注重鼓励与压力的平衡。1、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定课题,完成小论文,使学生在透彻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以及学术期刊网上搜索中、英文文献,对其进行仔细阅读、整理,形成思路,设计结构,再组织语言,完成小论文。2、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测试来加强考核,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过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每次测试前应该将具体要求、测试范围告诉学生,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学生应明确双语教学的学习目的,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而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生应明确学习定位,弄清楚在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该“学习什么”。3、学生应努力掌握学习方法,积极思考“怎样学习”,学会学习。4、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估,检验在双语课程学习中“学习效果怎样”。

(三)加大双语教学课时比重,营造双语氛围1、学校可以适当加重双语教学课时的比重,调整两次课时的时间间隔。2、学校应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

【摘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

国外信息•

美国大学合作教育项目实践模式及其启示

王英立乌力吉图

一、引言

总体上看,美国合作教育项目呈现出如下特征:

1.整体性。表现为多重工作经验学习与学位指向学术学习的系统性有序组合,合作教育学习成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2.体验式学习。合作教育强调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记忆和重复,学生只有通过质疑、实践才能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生产者。3.官方认可。首先,表现为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其次,学生在参与合作教育项目期间的各项学习指标评估记录为教育机构正式认可(包括带薪实习期间的工作经验等级、所占学分时数、学位要求构成、成绩单记录等)。4.有偿性。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合作教育项目将课堂学习与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有机地整合起来,目的旨在获得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实习,其生产性、公益性特质使得参加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5.社会整合。体现为以提升学习力为目标的大学(教育机构)与社会(包括商业和工业)的沟通合作。

二、合作教育项目的镜像运行模式

本文在对德雷塞尔大学、普渡大学、东北大学、爱荷华大学工程学院、夏威夷大学等合作教育实践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构了当前合作教育项目运行的镜像模式。

1.Co-Op准备阶段。合作教育项目指导教师为确保学生在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现实职场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份有意义的工作经验,努力提供就业辅导或者启动系列支持职业发展的相关运作。2. Co-Op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体项目是“带薪实习”。3. Co-Op反思阶段。这是一个契合肖恩“反思行动”思想的认知建构成果的呈现过程。

三、美国合作教育项目的启示

综合合作教育项目实证研究的诸多反馈信息,美国合作教育项目的实践模式很难用最佳或正确来定义,其最大特点是在动态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美国合作教育项目的实践模式带给我们以下经验和启示。

(一)合作教育项目是一项指向实践智慧的教育整合策略。合作教育这一基于工作的学习能够作为教授学术性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载体,对于每个行业都存在的课堂上难以讲授的知识,具有“体验式学习”特征的合作教育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深人了解他们所选择的专业领域并汲取实践智慧。

(二)为构建成人终身学习平台创造内涵提升空间。1.借鉴合作教育项目的课程研发经验,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2.国内高校中的成人院校或继续教育学院多不具备特定的专业建制,一般依托所在大学的师资队伍办学,因此,具有向“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转型的灵活机制。3.合作教育项目实践引发了“战略规划”、“变革管理”的思考。

(三)企业公民建设与合作教育文化的养成。关于合作教育项目之于企业的影响研究,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认为,合作教育项目有助于企业改善劳动力配置的灵活度,吸纳优秀员工,并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施加卓越人才培养的影响力。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2012.3】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启示

张忠年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改革有其内在规律,不同时期的改革体现了不同特征。

一、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特征

(一)艾略特的课程体系创新特征一是打破了传统教会教育范式,通过建设选修课程丰富了大学课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环境,开启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的新时代。二是在哈佛确立了核心课程教育理念。三是在哈佛确立了选修课制度。四是艾略特选修课制度忽略了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性,因此学生接受课程内容缺乏体系性。

(二)洛厄尔的课程体系创新特征一是将课程改革由通识教育推进到了专业教育领域。二是充满了学习与创新精神。

(三)科南特的课程体系创新特征一是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硬性规范,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性范式;二是进一步扩大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的范围,使哈佛大学核心课程门数得到增加,使哈佛大学核心课程门数较多的特点初步显现。

(四)博克与罗索夫斯基的课程体系创新特征一是扩大了核心课程体系类别构成,厚重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开启了将专业课程纳入到通识课程领域的新时代,为其后劳伦斯与科比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二是给学生更多自由选课机会而又不失课程体系结构的稳定性;三是专业课程进入到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导致了体系内课程难易程度差别的拉大,不利于课程管理。

(五)劳伦斯与科比的课程体系创新特征一是通过制定各类标准,使“新课程”改革更为规范;二是打通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相互进入各自的课程体系;三是“新课程”理念与以往“核心课程”理念有明显的不同,即改革是通识可新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领域进行的,结果使两种课程体系都得到了加强,也避免了因强调通识教育而削弱专业教育的弊端,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改革走向成熟。

二、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纵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第一,大学课程改革是大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第二,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模式构成极为重要。第三,要以人才的素质能力养成为动机,构建长期的、动态的课程改革机制。第四,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课程体系建设。

【摘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





上一页 [1] [2] [3] [4] [5] [6]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