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中文学科要在突破中复兴

“中文学科是支撑一所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的‘阿基米德点’,它会对全校整体学科建设乃至整体精神文化产生重要的辐射影响作用。在经济中心时代,中文学科要想返回到那种引领风骚、独占鳌头的辉煌时代,我认为是不可能甚至也没哟必要;但是,我们及早应对,让中文学科从目前的困境中突围出来,这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在近日召开的“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会上,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教授如是说。

如何寻找突破、呈现出一个老系、一个老专业应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执著追求,武汉大学文学院赵世举院长说,中文系要做好基础研究与社会应用的互动互利,武大的做法是“立足基础,注重传承,大胆创新”。中文系必须师傅带徒弟。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气氛,甚至是一种习惯。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徐兴元也表示,在中文系的历史上,许多前辈大家都有传统学派的特点,有严格的学派的意识、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永不追风。这样一种学术传承的方式,有着很浓厚的人文意蕴,今天尤应弘扬。

【摘自《光明日报》2011年11月25日】

会计本科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讨

刘沛东

一、目前高校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学科设置对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学属于管理学一级学科的设置,导致了会计学教学往往离现实中的运用和理论基础较远,也使得学生在学校仅仅是为会计学会计、为做账学会计的情况。教学活动大多仅仅围绕抽象的教材展开,学生局限于掌握有关准则的文字内容而难以利用更丰富的经济金融知识回到现实世界理解其内涵和价值,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学习效果。

(二)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及教材内容限制

课程设置大多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从会计理论到不同行业会计,尤其是细化到不同行业的会计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非常全面。然而,由于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往往与该行业的具体经济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这种行业会计课程的难点实质上已经不在于会计理论本身,而在于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会计核算差异。因此,这种大量的行业会计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

会计专业在商科类专业中往往被认为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一个学科。会计专业所学习的内容相对于其他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很接近现实工作的操作。这种专业本身的技术性质,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往往不太注重经济学、管理学等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相对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显得更窄。

二、实践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实践型人才的真正内涵。在重视抽象理论理解的同时,必须让学生具有将理论回到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书本的理论之上。培养具有理论回到现实能力的会计人才,才是实践型的真正内涵。

(二)加强案例教学。会计专业的案例教学具有其先天优势,由于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给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企业的信息窗口,而且这些信息必须公开给普通公众获取,从而,会计专业的教学容易找到丰富的现实案例加工成教学的素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教师有能力进行实践型教学为前提。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教育思想上既关注学生“做事”,也关注学生“做人”。

三、总结

会计学科在经济管理类学科中是一个具有较强实践型特征的学科。因此,会计专业本身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看似更为简单,但实质更具有挑战性。会计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在学校就一切以具体工作为导向,而是利用会计的实践型特征,让学生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会计的理论体系,在学校培养学习和解决会计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能胜任现实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会计工作的有竞争力的专业会计人才。

【摘自《石油高等教育》2011年1、2合期】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王学通庞永师禹奇才

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实践性都要求专业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类别,实验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实施尚存在以下问题。

1、实施实验教学的动力不足。其部分原因在于:

(l)部分院校没有正确理解实验课程体系的含义,未深刻领会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动力。(2)工程管理专业较为成功的传统实践教学效果使教师满足于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乐于接受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3)不成功的激励措施致使教师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利益动机。

2、已建成的实验课程体系架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l)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基本概念理解存在误区。(2)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部分已实施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验项目是附属于理论课开设的,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模块化,缺乏贯穿工程管理整体流程的实验项目。

3、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目前多数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正是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展开,不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l)应符合实验课程的普遍特征。(2)实验内容应与当前工程管理的实践发展相适应。(3)课程体系应尽量实现模块化和单独设课。(4)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体系性——知识领域的体系性、实验课程类型的体系性、实验项目类型的体系性。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

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获取专业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的实验环境。实验室的开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尽量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尊重其学习意愿,为其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

2、多样的组织方式。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可以采取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3、灵活的实验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实验中采取具有竞争性的考核手段。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策略不仅是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同时也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1.1】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初探

金涛陈媛

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认清特征和规律,采取有力举措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半特征

(一)教学内容和方式经管类研究的内容是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现象,鉴于社会活动的复杂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二)学习规律和评论方法经管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能因人而异还可能因情境而异,因为该学科研究的内容是经济社会现象,它是通过人与人的交流,由主体不同的心理导向不同的行为产生的。正是由于经管类学科学习规律的特殊性,它的实践结果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需要老师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来评定。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特征

内容系统化。从实践内容上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若干个综合实验群,而每个综合实验又由许多单项实验构成,单项实验的最终落脚点是知识点,各经管类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有对应的操作流程,体现出明显的系统性。

主体社会化。从实验主体上看,在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每个参与者都被赋予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相互独立但不孤立,可以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即参与者的实验行为能产生相互影响。

手段信息化。从实践手段上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使仿真手段更加先进。体现在:(1)数据仿真。(2)环境仿真。(3)业务流程仿真。

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在高等教育提倡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就业创业、促进文理交融的新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应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成为创业“试验田”。这样当学生进入现实社会时,由于掌握了企业经营过程、市场运行方式等知识与技能,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促进多学科融合。在提倡通识教育,贯彻“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应该打破传统意义上“专业”的界限,实现经管类与理工科类、人文社科类等多学科的融合。

推动网络平台化。考虑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没有特殊仪器,以电脑为主,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创新经管类专业实验平台建设。

增强用户交互性。借鉴当前热门的移动智能终端,微博和博客等社交方式,方便学生和老师自主管理,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成为学生和老师记录、交流过程性学习的平台。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2.3/4】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仿真性优化探讨

李君文雪莲

实践教学课程的仿真性一直是实践教学追求的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课程设置探讨的重点内容,长期以来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依附于会计学,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仿真性”更多的是来自会计专业的用语。

一、财务管理的特点与实践课程设置仿真的关系

(一)它是创造性价值管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二)它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三)它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企业购产销人事等各部门业务活动的进行无不伴随企业资金的收付。每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收付与财务管理部门发生联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当前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并没有市场基础,课堂上是常规流程的反映,比如,给学生列举银行贷款的程序,这是很标准的,又是很虚拟的:投资实践大多数是虚拟一个项目,这样的项目有时候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就像我们经常为了计算简便假设贴现率为10%一样。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体系中的锻炼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是造就的是机械式管理,而财务管理本身是环境的产物,是基于资本市场活动的产物。我们企业投资和融资都不是关起门自己投自己或自己融自己的资。所以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谈:一是怎样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让他们真正成为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如何优化仿真。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仿真性”优化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1、凸显实践性、前瞻性和创造性。2、增强参与性。实践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去体会市场环境。3、设置鼓励团队合作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实践课程。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是要具有个性化但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人才。4、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标准化实验和创造性实验相结合,体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程序化和创造性的结合。

(二)基于“仿真性”优化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构想

对教学来说,实验结果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实验中的过程控制才是最重要的。在构想中,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是在某门或者某些课程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就可以进行,有些实验要具备较多的知识才能进行,对这两类我们暂时区别为单项实验(或者可以称为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而标准化和创造性在这两类实验中都可以体现。当然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也不是绝对划分开的。除了以上实践课程设置外,可以辅以建设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到具体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提高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总之,财务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资本市场活动,实践教育应贯穿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在设计出的单项(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上,教师应着重进一步研究每一项实验的基于市场基础的资料、实验程序、实验考察方式等环节,这样才能推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仿真”优化和整个教学课程的完善。

【摘自《黑龙江教育》2011.9】

聚焦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实效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基地,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和研究,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育人实效。

据介绍,学校在组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专门单独设立“原著原典选读类”课程,每个本科生选修至少2门选读课程共计4学分。

此外,学校哲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共党史、经济学等本科专业还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文献选读”等相关专业课程。

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点学科的优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科经典著作课程的教学组织安排上,学校安排该领域的主讲教师以及知名教授为学生授课。他们课堂教学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高,将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每学期开学时同学们都积极选课,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不仅达到预定规模,有些课还因为选课学生太多而不得不增设课堂。学期末对课程进行考评时,多数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

在学校倡导经典选读的氛围影响下,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习产生了浓厚兴趣。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哲学院等院系的学生们自发组成经典著作读书会,定期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表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浓厚的兴趣,关键是要通过丰富课堂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17日】

以专业特色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赵祖平

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专业特色建设又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水平。因此,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灵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专业特色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看,由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隶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全国所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这就要求在专业建设中,既要符合专业发展的一般要求,满足行政管理专业的共性,又要兼顾特色建设,将行政管理与劳动关系尤其是工会工作紧密结合,满足人才培养的特殊目标。

从办学资源约束的角度看,作为一个二类本科院校中的行政管理专业,其声誉资源、物质资源和生源资源都无法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提并论,如果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将很难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可行性源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

二、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原则与措施

(一)基本原则

1、特殊性与一般性相统一。专业特色建设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整体发展趋势,将人才特殊技能的培养置于一般规律约束之下。

2、教学与科研并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劳动科学,探索劳动行政规律和劳工政策问题,熟悉劳工参与技巧,了解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并将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教学形式转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可得资源。专业特色建设要将远大的目标与现实的手段相结合,通过现实手段去促进专业发展。

(二)基本措施

1、规范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点采取了相应措施:(1)整合师资力量,发挥专业互补功能,统筹安排课程体系与内容,使课程设置符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2)开设出所有行政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以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来确保专业建设的规范性。

2、加强特色科研和特色课程建设。

在保证规范性的前提下,特色建设至关重要。为突出特色,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点特别重视特色科研和特色课程建设。

3、强化学生经典名著阅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点开设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行政学三个系列的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引导高年级的学生读经典,帮助有学术研究潜质的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推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科研相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学点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其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三、专业特色建设的效果与启示

1、专业学科带头人应充分认识专业建设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专业特色建设,掌握专业发展和专业特色的基本规律;2、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3、应以适当的方式充分利用可得资源;4、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和课程体系建设;5、重视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化,以确保教学改革的实效与可持续性。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10.3】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