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
上课像听讲座一样充满乐趣
“真没想到,我们大一新生的专业导论课有那么多教授、青年博士老师来讲,上课像在听学术讲座一样,实在太精彩了!”这是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大一新生陈宝振在上过“应用心理学导论”课后跟记者谈起的感受。这门课程不是由传统的一名老师主讲,而是有7名主讲教师,包括系主任、专业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和青年博士,同时课程被分解为7个专题,每个专题由一位主讲教师承担,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可以接触到多位高水平教师,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得到很大提升。这是近年来济南大学开展协同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缩影。济南大学协同教育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以学业为中心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学校还与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技能得到很大提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3.11】
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开课千名学生跨校听热门课
“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因为哲学是爱智之学;是对隐藏在艺术和宗教中的无限心的自觉表达。哲学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你们能够想象把自己的心安顿在管理学吗?要不安顿在经济学里?或者法学里吗?”昨天晚上,在光华楼212教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为复旦本科生上了《哲学导论》第一课,短短几句话阐述了大学生学哲学的意义,也让台下的学生会心一笑。
在同一时间里,会心一笑的也许不止这些教室里的学生。昨天,当王德峰在复旦大学开讲时,本市30多所高校1000多名大学生也在全市8个教学点里通过网络听着他的授课。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是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推出的第一批共享课程。
据王德峰教授介绍,选《哲学导论》的学生将在本学期内有四次面授或直播,其余的课程都可以在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网络平台上直接观看,目前共有28节课上传。《哲学导论》共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还有一次讨论课。讨论班每5个人一组,25人一个小班。每个小班都会配备助教,王德峰教授会轮流前往各个教学点参与讨论,以确保讨论质量。王德峰教授在昨天课程结束前就为学生留下了四个问题——“如何说明道与器的关系”、“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心’”等,此外,他还为学生开出了第一单元的书单。
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借助网络来解决优质教学资源稀缺以及师资缺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这些优质资源在网络上提供后,如何成为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如何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网络课程中受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如何保障,目前还都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此次共享中心推出的7门课为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关增建教授的《科学技术史》、李康化教授的《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彭崇胜教授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交大医学院陆斌杰教授的《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的《西方音乐史》;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教授的《上海社会与文化》。
上海高校课程中心的教学质量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介绍,首批的7门课程都是由课程中心的专家委员会和各高校的学生共同推荐出来的,与负责高校课程技术服务的卓越电子经过1年多时间的准备完成了整个课程的提供。目前大多数课程已在高校课程中心的主页上,可供学生学习。据了解,中心还将推出100门通识课程供全市高校学生选择。
陆昉教授称:“在此次推出的7门课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但是学校要保证的是每学期讨论和面授课时间、质量,尤其是班级小组化讨论才是重点。”据介绍,《哲学导论》课除8学时的面授课程和直播课程以外,班级讨论有8个学时,剩余时间全部是小组讨论和共同学习。而学生网络授课则由学生自己安排。但是未来授课方式还将根据对授课效果的定期追踪调整。
【摘自《文汇报》2013.3.6】
东西部高校成立课程共享联盟:促教学模式改革
张国圣徐方正
“五一”前夕,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成立,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在内的29所高校,首批签约加入课程共享联盟。“建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是一种重塑大学教育的方式。”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认为,成立课程共享联盟,有助于解决目前各高校校内选课不足的问题,借助跨学校、跨区域、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教学,培养更多专业能力和创造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
校际校区课程视频共享
2013年4月27日下午,东西部高校视频公开课共享大会,现场演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D1545教室,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专家与部分重大学生一起,听了正在上海交大一间教室里讲授的《毕加索画作欣赏》课。授课教师的讲授和两地无障碍的交流,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师生忘记了空间的距离。
参与观摩的师生还体验了一堂跨校区的实时课程。教室的镜头切换到重大A区主教学楼213教室。重大经管学院叶泽川博士正在讲授《东西儒法用人之道》。虎溪校区D1545教室的一位同学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叶泽川马上与他进行了交流。实时的课堂互动,增加了现场听课的趣味。叶泽川认为,视频互动教学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使校区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更便捷,是学校打开校门对外交流的有效实践。
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重大是此次东西部高校视频公开课共享大会的发起单位。作为教育部首个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重大希望通过搭建东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视频公开课的平台,促进东西部高校密切合作,增加优质视频课程的供应量。此举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40余所高校的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教司、北京上海重庆三地教委均派员出席。重大党委书记欧可平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虽然不能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可以探索和引领学生未来的学习。教育部高教司教学条件处处长李静表示,虽然高校课程改革不能要求步调一致,但“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介绍了上海30所高校共享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自3月5日推出首场直播面授课程以来,我们开设的7门共享课程都深受学生喜爱。”陆昉说。他认为“面授直播+视频点播”的教学方式,突破了师资、时间、地域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向探究式、研讨型互动学习方式的转变。
向“学生自学为主”转变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将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建设一批既服务高校学生又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共享,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最好的课程。
据不完全统计,高校提供的首批优质视频公开课已接近100门。这些课程免费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选课修完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这种新的授课方式融合了传统授课、网络资源、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信息技术支撑教育创新,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与会专家认为,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的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并通过严格的学习过程评价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
【摘自《光明日报》2013.5.1】
~国外信息~
澳大利亚开始酝酿硕士课程年制改革
澳大利亚开始酝酿硕士课程年制改革。最迟至2014年后,澳大利亚硕士将全部取消一年制课程,改为以两年制课程为主,一年半制课程为辅的课制。
本次改革源于澳大利亚教育部公布的新学位框架。在此新框架中,澳大利亚教育部决定,如果报考澳大利亚高校研究生的学生在本科所学专业与硕士报考课程方向相符,需要读一年半以上的硕士课程。如果本科所学专业与硕士报考课程不相符,则需就读两年以上学制的硕士课程。在经过研究后,澳大利亚教育部认为,一年半以上学制的硕士学位才能保证学生达到硕士学位水平。
由于在澳大利亚就读两年以上学位课程(不包含语言课程),毕业后才能获得两年工作签证,进而进行技术移民,所以一年半制硕士课程数量可能会非常少,大部分硕士课程还是会改为两年制。据介绍,澳大利亚大学已经陆续响应了此次硕士课程改革,例如悉尼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已经推出了新的两年制硕士课程。其中悉尼大学的商学硕士和职业会计硕士课程从2013年7月起,全部从一年半学制转为两年学制。如果是本硕专业一致的学生,可以获得四门课程(即半年学时)的学分减免,学生可以选择接受减免,用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课程,或者选择放弃减免,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课程。
留学专家认为,由于澳大利亚在国际学生就读两年学位课程后才会发放两年工作签证,所以在年限制度改革以前,很多学生选择在两年中分别读一个一年制硕士课程,以求拿到两年的工作签证,并于工作两年后进一步办理技术移民。澳大利亚的此项举措会更加方便学生,直接读一个两年制的硕士课程就可以拿到两年的工作签证,以及更加方便学生今后办理移民。同时,对于转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两年的硕士课程学习,为将来就业或者申请博士打下牢固的基础。
【摘自《教育文摘周报》2012.12.19】
悉尼大学商科热门课程改革
近日,悉尼大学针对商科最热门的商科硕士与MPA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重点如下:
第一,从2013年第二学期开始,两年制的商科硕士和两年制的MPA将开始实施,取代目前的一年半学制课程。一年半学制的这两个课程将在2013年第一学期之后停止招生。
第二,课程内容重点。两年学制商科硕士将会开设两门核心新课程,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授实际工作经验技巧。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安排企业实习。两年学制的会计专业硕士课程仍为CPA认证课程。此课程的选修科目包括会计、商业信息系统、商法、金融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开设一门核心课程,重点提高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样被安排企业实习。
第三,学分减免。悉尼大学商科硕士针对国内商科相关背景学生可减免24学分,学生可在一年半内完成;学生有权选择接受一年半年或是两年的录取书。会计专业硕士针对国内商科背景学生可减免18学分,学生需修满78学分,但仍需2年时间完成。
【摘自《文汇报》2012.11.15】
英国新课改再受抨击
廖苑伶
据英国《每日电讯》4月16日报道,英国专家表示新的数学课程由于内容繁多、难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这意味着联合政府的国家课程大改革计划遭到越来越大的阻碍。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称,政府更新后的课程可能会导致学生匆忙地学习一些关键知识点,比如小数、分数和乘除法。改革后的课程更像一个充满机械概念的清单,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阻碍学生真正理解这门课程。
英国政府大臣们坚持认为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因为现有的课程体系过多强调所谓的跨学科技能培养,而忽略了为学生奠定一个扎实基础的需要。但是批评者认为新的课程更像是一种竞猜游戏,英国国家数学能力中心首席执行官称这种“急功近利”的课程无疑是失败的标志,会导致学生跟不上进度从而失去兴趣。课程必须注重内容和技能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机械地列举一些概念和技能。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4.20】
英国加强高校课程自由度政策见效缓慢
黄喆编译
英国教育标准局发布了《高校中的地方问责制和自主性》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许多高校在实现减少青年失业率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目标时,难以充分发挥课程变革的作用。
据了解,2011年,英国出台的《新挑战,新机遇》政策赋予了高校开设课程的自由,以满足地方和社区的需要,尤其是保证继续教育和技术教育部门的课程与地方优先考虑的商业、社区发展紧密结合。
学习和技能部门全国总监马修·科菲表示:“我很高兴报告关注了措施得力的学校,并以此为榜样。然而,督学调查的17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大幅调整了课程内容和结构,强调帮助学生为地方、企业招聘做准备。令人更加忧心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缺乏劳动力市场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地设置专业课程。”
因此,该报告向政府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支持学习和技能部门,以确保它有能力迎接入学学生年龄的增加,以及高校中14至16岁学生带来的挑战;确保资金和其他激励措施,能促进院校适度优先开设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专业和课程;保证针对学生的政策,能够关注学生在培训和就业方面的成长等。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4.2】
英国上调大学学费致学生减少,取消近五分之一课程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3日报道,英国大学学费从今年起上调两倍至每年9000英镑(约合9万元人民币)之后,申请入学的学生人数减少,英国各大学为了节省开支,取消了近五分之一的课程。
英国大学如今专注于开办热门课程,而报名人数太少的冷门课程或开办成本过高的课程都被取消了。据报道,即使校方早已在网上的招生章程中列明将开办某课程,该课程还是可能被取消,有些大学甚至在招生工作展开后取消课程。被刷掉的课程内容不一,包括伯明翰大学的考古学以及索尔福德大学和伦敦都会大学的语言课程。伯明翰大学是在6个星期前才宣布不再开办考古学课程,因为“该课程无法吸引到足够的申请者”。
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申请在2013学年入学的英格兰学生减少了近10%,欧盟和非欧盟学生的申请人数也下降。该机构列出的课程总数两年内从43360个减少至35501个。大学和学院联盟秘书长亨特说:“英国的全球学术声誉是建立在广泛的课程选择上,但当政府辩称应把学生当做消费者的时候,选择却变少了。”
【摘自国际在线2012.12.4】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利器
杜云英
荷兰是欧盟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地少人多的国情使荷兰必须发展知识经济。应用科技大学(简称HBO)在知识的生产和运用之间建立密切联系,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荷兰这个低地小国的竞争力始终排在各国前列。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得益于荷兰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及其社会文化氛围。在荷兰民众的观念中,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重要,没有优劣之分。并且,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低于普通大学,两类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也相差不大,很多学生都愿意上应用科技大学。荷兰的教育双轨制十分明显,但两轨之间衔接良好,学生在两轨之间流动的机会很多。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设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主要提供农业、技术、经济与服务、卫生保健、行为和社会、文化与艺术以及教师培训等7个领域的培训。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提供课程的方式包括全日制和部分时间制。2011年,荷兰近42万名学生中,约有81%采用全日制方式,15%采用部分时间制,还有3%同时采用两种方式。荷兰应用科技大学除了提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外,正逐渐成为地区、国家乃至国际职业实践的知识生产合作者。荷兰应用科技大学与商业部门密切协作,培养满足商业部门所需人才,形成双赢局面。实际上,有很多应用科技大学是由商业部门建立的。应用科技大学举办的所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都有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教育机构的代表和地区商业部门的代表。这些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活动,包括专业建设、课程调整、教学实施和毕业评估等,从而使学校可以顺应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确保课程与地区商业发展的契合性。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