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二、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内容简介(特等奖)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计算机学院)

主要内容:1.以能力为导向,梳理了计算机类专业的能力结构,涵盖4种能力、11个能力点。2.设置了支撑计算机能力结构的课程体系。3.丰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将计算机类人才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4.对部分核心课,采用网上评测的方式,并不断积累和完善了类型丰富、针对性强的题库。

创新点:1.搭建了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结构矩阵,勾勒出了计算机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核心框架。2.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为培养计算机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扎实的专业基础提供了保障。3.提出了编程基础、学科竞赛、学生参与科研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系统方法,为计算机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4.引入企业型教师,强化项目开发实践,扎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5.关注学生兴趣,加强课外指导,多侧面发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项目在计算机学院10级-15级学生中陆续开始实施。依托本项目,学院取得国家级质量工程成果2项、省部级质量工程成果1项,学科竞赛在市属同类院校中居领先地位,考研率连续两年超过25%,有多名毕业生被世界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出版教材5部,发表教改论文14篇。

(二)现代电源产业需求驱动的电力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电力电子学科竞赛,获得一系列奖项,探索出一套以电力电子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在电信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实践。主要成绩有:1.指导大学生电子竞赛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6项;2.指导IFEC国际大学生未来能源挑战赛:2013年获得最佳工程奖,排名第二;2015年获得第五名;3.指导2015年“矽力杰杯”高校电力电子应用设计大赛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4.受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委派,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智能电子大赛,是我国唯一的一支参赛队伍。

创新点:1.激发学生兴趣,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2.以培养学生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抓手,改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3.利用信息时代的社会资源和仿真技术,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4.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把学士、硕士、博士变为战士。

实践应用与成效:1.开设电力电子学相关课程5门。建立创新研究计划等多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两百余人进行课外科技活动。2.发表教改论文8篇。项目成果在国内外高校同行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3.克服了学生对强电的恐惧心理,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研究能力。4.“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本科)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5.《开关变换器的建模与控制》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6.长期组织电源工程师培训活动,为中国电源行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在电源企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以实践创新为主干、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为两翼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筑与艺术学院)

主要形式:获奖作业证书,教材及著作,论文。

主要内容:确立立足本校人才定位,育成兼具中国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的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低年级建立以“实物”为基础的动手实践平台,高年级建立以“实时、实战”为基础的实践体系,优化理论课程群建设,建立了符合建筑学特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实效。

创新点:1.符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的核心要求,构建优化了建筑设计主干课程群、建筑理论历史课程群、国际交流教学课程群,三大课程群互相交汇,为学生培育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动手实践平台,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其中,“五造”系列与“西山空间”系列教学具有独创性。2.符合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符合与时俱进的教育潮流、符合彰显中国文化的教育导向,以实物实践实战为特色,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潜能,彰显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实践、国际、文化三个内涵,一干两翼体系完备。3.有利于培养适合中国当前和长远城乡建设的具有实践能力、国际视野、文化自信的建筑学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实践应用与成效: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学生作品获国家、省部级奖,学生参与的项目部分已获实施。

(四)岩土类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土木工程学院)

学科组经过四年多的研究与探索,对岩土类研究生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及硕士论文培养与训练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构建了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即循序渐进、逐渐深化“三平台”研究生培养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基础理论平台——强化厚基础、宽专业范围的理论教学,突出前沿理论认知与宽范围交叉学科知识融合的感悟与有机结合,提出由过去的掌握知识变为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发现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2.专业技能平台——以培养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习、试验和实践为主,辅以科研、工程设计为载体,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深化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3.工程实践平台——以国家项目与校企联合项目为平台,让研究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及科研项目研究,将研究生培养目标为基础,与实际工程课题研究目标相结合构建提升培养目标,从而可以大幅提升研究生的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自2012年至今,研究生硕士论文进行实际工程和科研项目专题研究40余项,其中和省部级科技获奖项目直接相关的论文题目31项。这些研究成果直接作为项目的专题报告一部分,累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18项;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近10亿元。

(五)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理学院)

主要内容:形成了“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大融合、重点发展三个专业方向、打好四个基础、实现五个对接”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课程的设置与专业建设目标相一致;德育、外语、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四年不断线;课程名称、内容与国际接轨。建设了1门校级精品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门院级骨干课“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3门系级核心课“市场调查方法与预测、抽样调查、计量经济学”。实行了“专业实习1→课程设计→专业实习2→毕业设计”四年一条龙的“宝塔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应用统计实训中心、市场调查咨询公司模拟平台、政府统计模拟平台”。突出了“市场调查咨询与政府统计”为主的专业特色。发挥了学生社团的引领先导作用。

创新点:“12345”的专业建设思路;“3个是”的专业培养方案;“123”三级骨干课程体系;“市场调查咨询与政府统计”为主的专业特色;学生社团的引领先导作用。

实践应用与成效:英语四六级、考研、就业成效明显,各项指标居学校前列;学生素质显著提高,学生竞赛获奖多,发表论文30篇;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获北京市特色专业,北京市教学名师,出版教改论文集及教材6部,发表教改论文30篇;教师整体水平进步大,专业办学水平有提高。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及应用(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模块化实践教学”,是整合打通了4门思政理论课教学实践而设计和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兼具规范化和创新性特质。1.树立了知行并重、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的实践教学新理念。2.构建了综合性、模块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通过“校内调研”、“社会热点研究”、“读书会”、“农村调研”、“新媒体公益”、“校友访谈”等模块运作来实现。3.过程管理规范高效有序。4.产生了系列成果。

主要特色有:第一、内容更系统。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两个维度上能很好兼顾。第二、管理更规范。作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实习课程加以管理,运行具有稳定性。第三、覆盖全体学生。受益面大,破解了实践教学参与率低的难题。第四、突出个性培养。多模块有序运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实践应用与成效:1.应用范围广。2009至今已有超过18000人修读该课程。2.在《高校理论战线》等刊物发表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3.形成了一批大学生思政实践教学成果。多人获北京市特等奖等奖项。4.建设了北京市“思政实践教学创新”名师工作室,成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平台,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果。

(七)“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学校办公室)

近年来,北方工业大学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与地方、行业、企业、高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社会服务模式,为地方高校如何在新常态下有效开展社会服务提供了新视角。

1.多渠道集聚优质教育、实践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新途径。根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合理配置和利用各方优质资源,在为政府、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良性互动。

2.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联合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3.凝聚合作共识,共创协同发展新局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面向区域发展实际,与各级政府建立联动机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协同发展新局面。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并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形成了良好互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与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学科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

(八)以需求驱动学分制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成才(教务处)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经济社会不断增长的对复合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变化所呈现的问题,在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我们不是采用固定的、静态的学分制模式,而是随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变化的现实,采取了动态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以需求驱动学分制改革入手,通过建立动态的教学体系、制定灵活的学籍管理政策、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方法、设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学分等改革,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需求,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以需求驱动学分制改革出发,解决学分制提供的服务与学生需求差异化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解决以需求驱动学分制改革提供的人才与社会对复合创新性人才需求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非所用的困境。

自1999年开始不断改革学分制服务结构,学生的个性要求得到满足,教师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升学人数大幅增加,英语水平连年创新高,毕业生质量受用人单位好评,该教学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我校的学分制改革,是北京市高校学分制改革试点,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成果的应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北方工业大学工科专业“3+1”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务处)

“3+1”课程教学体系是指:“三级骨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体系建设。校、院、系三级骨干课的课程体系具体内涵如下:学校负责建设一批骨干公共基础课,学院负责建设一批骨干专业基础课程,系级负责建设一批骨干专业课程,从而形成每个专业由骨干公共基础课、骨干专业基础课程和骨干专业课程组成的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三级骨干课建设包括精品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名师建设;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建立系统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3+1”三级骨干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是对于北方工业大学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及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整个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削枝强干、培本固基,突出实践、立体架构”,逐步构建“厚基础、高素质、精专业、强实践”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北方工业大学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的顶层设计,分别从校、院、系三级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共同建立基础课、大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级骨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强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构建多模块、系统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三级骨干课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已经进入2012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实际运行4年,连续培养4届毕业生。三级骨干课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培育了一批质量工程建设成果。考研率从2013年的13%提高到2015年的18.49%,出国深造升学率达到8%,总升学率超过26%,人才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英语四级考试首次通过率逐年提升。2015年6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我校2013级本科生通过率达到81.09%,超出北京地区高校平均首次通过率34个百分点。毕业生质量逐年提升,就业率达到97%。

(十)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成长激励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部)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生源结构的变化以及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问题为导向,需求出发服务入手,通过结构化设计、组织化推进和社会化传播的三化模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激励计划”。在大学生中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引导构建年轻、充满活力和积极向上的文化体系,提升学生的成长动力,实现思想引导、生活引领、行动引航,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三全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植入学生心中。

在高等教育新常态的背景下,真正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着眼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三个维度,以大格局视野打造核心机制。贯穿四个年级,全过程发挥作用。结合当前大学生特点,以大一、大二学生为重点,以大二学生发展引导为突破点,贯穿于学生大学四个年级。打造五大工作平台,全方位覆盖。加强结构化设计,针对不同群体,搭建不同平台,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我发展的路径,寻求到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学生语境注重时尚化传播。运用流行化传播方式,采用青年化语境。“Yes, we can!”、OYTF(我要腾飞)计划等语汇切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语境,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紧密融合,既有时尚感又充满校园气息,得到了学生的欢迎。

2016年1月,“‘Y计划’——针对‘大二低潮’的探索与实践”荣获第四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优秀奖。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成长激励计划的实施,在学生们的身上也初步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引领学生思想进步,成长动力不断增强。提升学习能力,学风拉动作用显著。解难助困,学业困难辅导效果明显。搭建平台,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