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做中学、学中用的交际教学新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郭长春张秀英商海燕董爱华顾斌

(文法学院公共英语教研室)

1理论基础

交际教学法是根据美国语言学家D. 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理论发展而来的。正如Richards and Rogers所言,交际法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和交际相互依存的关系。本成果即以“交际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是:“一个中心,二个并重,三个模块保障”。一个中心,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言交际法;两个并重,指语言的输出和输入并重;三个模块,是优化课堂教学、自主和合作学习、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估三模块结合来保障教学。“做中学”,让学习者通过实际交际训练,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学习动机;“学中用”,让学习者告别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真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2成果主要内容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交际教学概念课件增加了交际训练的素材,把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结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活动,如影视片段导入、篇章分析、写作指导、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本课件共三册,每册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PPT格式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课件制作精美,内容贴切,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同步练习是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延伸和扩展,内容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写作。同步练习着眼于创造最佳的语言环境,强化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习者通过运用语言来实现将课堂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固化,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速度和效率。

3创新点

(1)承上启下,使学生有效地完成中学学习方法向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化。本成果强调“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新理念,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大学与中学的英语学习进行有机衔接。

(2)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构建学习情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交际教学概念课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构建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小组形式展开交际活动,从而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在《同步训练》所创设的情境下,主动建构和重构知识经验,从而灵活使用语言知识。

(3)突出“一个中心,二个并重,三个保障”,充分提高语言习得的速度和效率。以学生为中心,输入和输出并重,以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及小组学习、形成性评估为保障,使学生通过操练、重复、亲身实践来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并实现将课堂所获得的显性语言知识向隐性语言知识转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业成绩。

4实践应用及成效

公共英语教研室单数年级组以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契机,将本成果纳入07级、09级、11级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层面和从学习层面,对课上、课下的学习内容重新设计,将课件和同步练习配合使用,从而将语言输入和输出有机结合,着眼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实际,提高了我校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生们屡创佳绩,获奖人数和档次不断提升;参加年级组举行的英语演讲比赛、词汇竞赛踊跃性增强;CCTV杯口语演讲比赛中也有上好的表现;近5年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连年保持在北京市市属院校前三甲,工科院校第一名。

总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做中学、学中用”的交际教学新理念已深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大力推动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工科大学应用导向的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刘永祥刘婉立徐岩胡立新赵贺春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1成果主要内容

本项目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基于我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系统研究了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立足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实践;系统整合,注重课程开发,优化创新;教科结合,科研促进教学,形成特色”的课程建设理念,并应用于我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1.1立足基础,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实践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保证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和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学组织方面,结合单位业务实际进行实训,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以应用为目标导向,遵循“一个不断线、两个平台、三种意识、四类能力、五个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相互协调、有机结合。一个不断线:即从应用导向出发,做到会计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两个平台:即适应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电算化会计平台和手工会计平台“两个平台”上进行系统化设计;三种意识:即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规则意识和创新意识;四类能力:即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五个结合:即课内实验与独立实训课相结合,电算化会计实训与手工会计训练相结合,单项实验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

1.2系统整合,注重课程开发,优化创新

本项目基于我校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会计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兼顾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健全人格以及一定的沟通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方面,提出了“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课内实验+独立实训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实践”为一体,必修与选修、集中与分散、电算化会计实践平台与手工会计实践平台有机结合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实训内容层层递进,模块化管理,并对会计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课程设置与实训内容、实践教学组织与质量监控、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等特色。

1.3教科结合,科研促进教学,形成特色

本项目提出了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建设应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建设路径,通过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努力将学术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课程建设及其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使之形成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学科建设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实践应用及成效

本项目成果在我校应用多年,在我校会计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2)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本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我校的《基础会计》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等分别被评为校级和院级精品课,形成了“市级——校级——院级”的精品课体系。

(3)实现了特色教材建设的系列化。《基础会计》被评为学校精品教材,出版了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特色教材12部,学习指导与习题系列教材10部,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较好。组织出版了《应用型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指南》,成为与相关院校专业交流的重要资料。

(4)进一步加强了会计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经济管理实验中心配备了16套会计教学实训软件,主要实训课程和大部分实验项目都有与之配套的软件支持,利用率较高,实践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师完成的《会计基础实训》教学课件获北京市第二届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

(5)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建设。我校的《会计学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6)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近年来,会计学教学团队先后发表了会计教学改革论文十余篇,组织完成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料汇编》,课程教学资料不断完善。出版学术专著14部,主持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科研与教学、科研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系列课程建设。

(7)训练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出版了《财务与会计问题探索》文集,在全国校园财会知识大赛中获北京赛区一等奖,在首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等专业竞赛活动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构建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大学数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

张杰李冱岸邹建成邹杰涛唐旭晖

(理学院)

1成果主要内容

(1)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完成2007版教学计划的制定,进一步研究调整了本科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系列课程的课程设置。

(2)分层教学的教学研究:研究分层教学中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修订各层次的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编写适应分层次教学要求的教材、教学辅导书、教学补充辅导资料。

(3)课堂管理的研究:研究大课堂教学对高等数学教学在课堂管理方面产生的新问题,探讨解决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研究:研究、改进公共数学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特别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考试的及格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的获取率。

(5)信息技术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研究:继续研制、改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系列课程的电子课件,筹建工科数学系列课程的网上教学互动平台

(6)优秀数学人才培养方法的研究:研究优秀数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总结我校培养优秀数学选手的经验,数学分层教学、高等数学提高系列课程的作用,提高考研数学的通过率、数学竞赛的获奖率。已取得的成果如下:

①2008年公共数学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②2009项目负责人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③教改项目部分成果2008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④《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

⑤《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建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

2创新点

(1)在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率先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注重在教学内涵上进行分层教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公共数学教学团队2008年获北京市教学团队,分层教学成果2008年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按专业模块将公共数学课程以专业需求为基础分成模块,以求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设置循序渐进的提高系列课程模块,双语教学课程模块。创造性地提出了“抓住主线”和“核心模块”教学方法。《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获北京市精品教材

(3)建立了数学实践基地,注重实践应用性教学,强化素质教育。特别注重于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公共数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数学建模》建设成了北京市精品课程,《信息科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获得了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

(4)提出并确立了“淡化数学理论教学,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的传授”的教学模式和“传授式、示范式、建构式灵活应用相互补充”的教学方法等数学教学新理念。《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建设成了北京市精品课程。

(5)建立了课程的网络教学辅导的师生互动平台,使学生能够更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与教师互动。

3实践应用及成效

(1)07版教学计划运行至今教学效果理想。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分层教学深入开展。课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两门北京市精品课,一本北京市精品教材。

(2)所编写的教材已经应用了6年以上,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反映良好,教材建设的数量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3)所研究的教改成果已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完全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4)分层教学和多模块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向内外专家的好评,此项教改成果已经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各个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标准。

(5)学生的数学竞赛成绩和考研成绩不断提高。

以工程实例分析为特色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建设

李冱岸张建国李颖红徐继宁肖维维

(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1成果主要内容

近五年来,每年有30余个自然班,7个教学课堂,约1000余人开设复变函数课程,授课总学时为48学时。授课专业涉及自动化、自动控制、通信工程、微电子、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针对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在本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实施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等方面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主要教学改革措施、教研成果以及解决的问题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1课程建设与大电类专业建设相互融合

近5年,复变函数的课程建设一直与各个大电类工科专业的专业建设共同进行,特别是与自动化专业建设结合密切,《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逐步引入专业后续课程所需的工程实例,并逐步扩充理论内容。

1.2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

针对我校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学时,灵活掌握授课内容。比如,自动化和测控类专业需要应用Laplace变换进行线性系统的理论分析,通信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需要应用Fourier变换处理数据压缩、故障诊断、时—频域分析等。

1.3实施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针对复变函数课程的特点,采用黑板、多媒体、网络和实验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用Matlab求解验算了积分、级数、留数及积分变换中的部分例题,使学生熟悉Matlab在复变函数中的应用。

1.4教辅材料的建设

依据教学大纲,授课教师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查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及相关的资料共同为学生编写了复变函数各部分内容的“学习指导”及总复习“模拟测试”(均含参考答案),现已将现有的资料及历届本课程的考试试卷及答案上网。

1.5实施过程化考试改革

改变传统单一考学生学习知识、记忆知识能力和一考定终身的作法,考试将定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考查学生学习全过程上。

1.6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

本课程将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和参赛作为教学实践环节之一,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次的北京市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五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数学竞赛成绩历年来列北京市一般院校首位,数学建模参赛队员获得全国奖4项,北京市奖项十余项。

2创新点

2.1课程多元化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学时,适当地增加和删减教学内容。比如,自动化、通信专业增加了Fourier变换和Laplace变换。

2.2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鼓励优秀学生课堂讲解,全班讨论,教师点评的讨论式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与黑板教学相结合。

2.3注重实践性教学

结合我校工科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在完整阐述传统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理论予方法的基础上,力求与现代工业技术和理论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4课程教材符合教育部本科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

突出了体现数学思想内涵的基本定理和证明,简化了过于繁琐的一般定理的传统证明方式,力求主线明确,内容由浅及深,学生接受更加容易。

2.5教材结构和体例新颖。

教材内容除由浅及深、容易学习掌握外,我们在每章最后,增加了本章内容小结和典型例题分析,并且在每章后面配有两个层次的练习题,增强学生数学素养,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提供给学生的提高练习题。

2.6课程与教材配套材料丰富。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是北京市精品课程,也是我校建设的精品课程之一,在三年的课程建设中,我们编制了便于教学、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便于学生使用的每章自测题也在课件中给出。

3实践应用及成效

(1)通过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进行课程共建,专业共建,全面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与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与自动化专业的共建取得突出效果,目前,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通过研究各专业本科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特点,筹编、选编了更适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体系中教学要求的教材、教学辅导书、教学补充辅导资料。《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材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3)通过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4)通过研究、改进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特别是研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考试的及格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的获取率,并完成北京市教改项目《普通高等院校公共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手段的改革研究》(结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