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刍议
李涛叶龙
一、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动机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研究生中普遍存在迟到旷课、听课质量差等现象,考试作弊也时有发生,主动向导师请教学术问题的并不多见。在大量的自主支配时间里一些研究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剧。部分研究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化色彩。
(二)科研团队管理水平良莠不齐,部分团队内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风气。部分科研团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组织纪律松懈、生活作风疲沓,研究生学习状态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团队中混水摸鱼,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恶劣行为未能被及时制止,给其他成员带来了很大伤害,甚至引发团队成员间的恶性竞争。
(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术道德规范管理缺失;教学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有失公允甚至遭到公开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研究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
二、研究生学风建设中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转轨时期的社会环境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财富非正常聚集等不良现象,致使当前社会风气浮躁,功利主义现象凸显,对研究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了较大冲击,成为诱发学术腐败,阻碍学风正向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团队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
由于团队各成员在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个人素质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别较大, 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 科研团队中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作用往往大于积极行为的示范作用,导致成员间消极影响蔓延。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应对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和迅速蔓延使得校园文化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冲击,校园文化难以完全抵御社会上一些负面影响的侵袭,使得社会不良风气有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制度建设的不足也是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多学术不端行为未能及时纠正,严重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提升研究生学风建设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学习与行为塑造,形成严格自律的学习风气
(1)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研究生还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借助有利时机,帮助研究生清晰认识自我,通过社会学习、行为学习及行为塑造对研究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形成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
(2)帮助研究生转变学习态度
帮助研究生重新找回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是转变学习态度的关键。由于态度的形成与个人所属的群体和环境有密切关系,也可利用群体规范,如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科研奖励机制等,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使其转变学习态度。
(3)强化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其自我认知与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体验教学等方式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与纠正。(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
应重视对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第一,充分发挥群体行为的规范导向功能; 第二,围绕团队目标进行合理的工作设计;第三,在团队内部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第四,通过加强团队内部交流与协作或团队间的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五,妥善处理团队内成员间的个性冲突、行为冲突等问题,培养团队成员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第六,注重科研团队内部的团队文化建设。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营造积极进取的学术风气
1.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导师和研究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对研究生而言,要充分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为研究生树立可参照的榜样和标杆。对于学校、学院来说,各级管理部门要大力宣传在学科领域内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鼓励研究生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积极进取。研究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行为的发展方向对校园文化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要注重完善精神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物质激励机制。同时,高校还应通过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
2.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也是保障研究生学风建设向着良好、健康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其次,要严格考试制度,严肃执行学习纪律。最后,要建立健全监督惩罚机制,保证研究生能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学习纪律和考试制度。
【摘自《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聚焦高校•
北师大校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学风
董奇认为,第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工程,对大学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董奇说,学校正在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生活条件、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设,正在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的成才创造一流的外部条件。
第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风,只有有了一流的学风才能培育一流的学生。董奇表示,一个人能否成才,学校条件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要靠同学们自己。一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
第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严治学。从今年开始,学校将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对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要求,并全部送校外进行盲审。
“养成良好学风对大家未来几年的学习、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甚至还可能影响一生的发展。”董奇建议,一要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和一种境界。二要善于思考。面对着众多名师、“大牛”,你们是否有质疑和挑战的勇气?大学生的质疑,应该基于扎实的学识积淀和符合逻辑的假设。三要善于实践。学校将为你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每个人都会逐步拥有高远的视野、大度的胸怀、精深的能力。四要善于创新。学校将出台一系列奖励办法鼓励同学们创新;对做出特别重要贡献的同学,学校将在推优、评奖和深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董奇勉励大家要以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大家的成才梦、实现师大人共同的师大梦、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摘自人民网2013.9.17】
南开大学办“学术不端案例展”警示学生学术诚信
张宝敏吴军辉
近日,在南开大学二主楼一楼大厅,该校研工部主办的“学术不端案例展”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展览选取了国内外典型的学术腐败案例配以漫画,给学生敲响了学术诚信的警钟。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术造假事件频繁出现,国内外众多高官政要、学术巨人因学术不端事件纷纷“落马”的案例屡见不鲜。南开大学党委研工部选取了26个近几年来国内外典型学术不端案例进行展出,期望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醒广大学生以良好的学风砥砺品格、规范言行,诚信科研、诚信为人,以诚实守信、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展学习科研活动。
为增加展览的可观性和参与度,主办方在布展时特别注意了采用漫画插画的形式,图文并茂,把抽象的案例具象化。展览结尾处还设置了“刷卡承诺”环节,学生参观完展览后如果觉得受到震撼,可以在电子触摸屏前通过刷“一卡通”作出“自觉维护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的承诺。
在学术不端案例展开展之际,南开大学研究生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自律促进委员会还面向全校研究生发出倡议,倡导同学们努力做到:陶铸公能品格,捍卫学术净土;严守科研底线,恪守学术道德;践行自律公约,养成学术自觉;谨守科研规范,抵制学术不端;建设学术南开,光大南开精神。
据悉,该校还于9月17日在展厅举行集中宣誓仪式,使更多的同学主动加入到“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的行列之中。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13.9.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严格考试管理促进学风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视考试管理工作,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过程管理,营造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良好氛围。
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试工作过程管理。制定《本科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本科生课程考核违纪处理办法(试行)》、《本科生课程考核纪律与学术规范》等规章制度,对考试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考试命题与试题管理、考试安排及考场管理、学生考试纪律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建立专门的试卷保密室存放国家级考试试卷,安排专人负责保管,杜绝操作上的随意性。考前在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张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考生须知及考场规则,狠抓考风考纪的落实。
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等方式进行。注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诚信教育,邀请学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干部、党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促进优良考风学风建设。
严格考务培训,落实监考工作岗位职责。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监考,考前组织召开专题考务工作培训会和监考教师动员会,加强对监考教师的教育、管理与培训,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监督有效”,杜绝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成立由教学督导员、离退休教职工、学生党员干部组成的巡视员队伍和监考员队伍,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监考工作公正、顺利地进行。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校内悬挂倡导培育优良学风、严格考试纪律内容的横幅;通过校电视台、广播台、校报和电子信息屏等校内媒体,滚动播放和刊发教育部及学校有关校风校纪、考试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营造从严治教、从严治考的浓厚氛围。开展“加强学风建设,杜绝考试作弊”大型签名活动、“认真备考、诚信考试”主题教育活动等,形成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良好氛围。
【摘自中国地质大学新闻网2013.7.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五个一”活动助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围绕主题,积极开展“五个一”教育活动,助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营造崇尚科学道德、追求学术卓越的浓郁学风和氛围。
一、搭建一个机构
学校成立由三位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宣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实施方案》,在全体师生中开展宣讲教育活动,并根据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系列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完善一套制度
首先,修订《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和《本科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师生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其次,将“科研精神和学术道德”作为独立内容纳人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必修学位课中用2个课时讲授科研规范及学术道德。同时建立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网上在线考核系统,将考核成绩计人平时成绩。第三,建立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开展相似性检测,有效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第四,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相关规定,对考试违规学生在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制。
三、开设一个网站
学校开通了“西电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网站”,搭建了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多方位展示学校知名学者学术成就、人生风采和道德风范,及时报道宣讲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在全校营造了羞于作弊、耻于造假,创建优良学风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严谨求实的学风。
四、打造一批载体
一是组织校内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编印《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读本》《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典型案例》等学习读本,组织全体师生特别是新遴选导师、青年学者、新进教师和在校学生通过在线学习、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二是邀请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梁昌洪教授等为广大师生解读如何做好学术科研,并制作视频光盘,下发至各学生班,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观看学习。三是围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问题与挑战、科研规范形成以及科研不端、不当行为界定等内容,制作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展板,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展示。
五、开展一批活动
一是面向全校师生举办院士专题报告,邀请中国科协“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院士报告团成员来校做专题报告,并担任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特聘导师。二是开展“百名教授进讲坛”研究生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二是在研究生和本科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建立班级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主题班级党团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四是每年组建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巡回报告团,开展巡回报告。此外,学校还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使学术道德深入人心,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优良学术道德践行者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取得了明显成效。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3.4】
天津大学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学风建设
天津大学以“本科生学风建设活动月”为载体,立足实际、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学校学生学风建设工作蓬勃开展。
建立多元化督学队伍,提供学风建设工作支撑。一是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班导师,做学生学业成长引路人。二是多方力量共导学,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难题。建立学业辅导站,选聘优秀专业教师、关工委老教师、优秀高年级学生等担任学业辅导员。三是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联动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
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营造学风建设氛围。一是开展“好的学风大家建”党团班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二是加强学生宿舍氛围营造,延伸学风建设工作阵地。三是依托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实践育人工作。
开展细致入微的工作,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一是举行最佳笔记、作业评选活动,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二是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职业发展观念。三是深入推进辅导员谈心制度,关心关爱学生成长。
完善基础性工作制度,确保学风建设工作底线。一是加强教务管理,严格实行“学业警示”制度,督促学生对自身学业进行高度重视和深入反省。二是建立课堂考勤督查制,维护课堂秩序。组织辅导员、班导师、学生骨干成立课堂考勤组,从基础工作抓起,规范学生课堂表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三是开展考试诚信系列活动,严肃考风考纪。组织学生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考试。环境学院专门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体学生的学风建设和学术诚信等问题,同时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和举报。
【摘自教育部网站2013.3.7】
教授班级“蹲点”呵护学生成长
这个学期,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2012级学生十分惊喜地享受到了一份课堂之外的超级“营养大餐”——学院为每个新生班级配备一名专业领域教授,指定教授每个月至少与每名学生面对面交流一次。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平台与指定教授随时联系,话题从学习到工作、从生活到梦想、从专业到人生,让每个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成长的路径、解读成才的含义、发现成功的奥秘。据了解,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实施“教授班级建制”,共有于广明、王燕、张明义等11位教授受聘为指导教师。土木学院院长于广明说:“希望借此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启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尽早确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教授班级建制”的实施,不仅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之美”和“专业之思”,也让教授们发现了很多在教学中值得思索和探讨的东西。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3.5.27】
•大学评论•
大学更重要的是经历失败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从挫折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所造人格。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清华校长开学致辞)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3.8.27】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所谓正能量就是积极事务在大学生心中引起的积极情绪体验,它能鼓励大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一个人正能量的大小取决于他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多少,一个人所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越多,就越能克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善于明辨是非,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各种人生境遇。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激烈碰撞,在复杂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更需要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励和引导。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战略问题。笔者认为,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应围绕“三大支柱”着力开展。首先,植根于中华文化宝库,精心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其次,精心设计教育载体,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再其次,依托高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心理社会组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7.12】
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大学要在“学”字上下功夫
“大学不在‘学’字上下功夫,将丢失其存在的意义!”在我看来,中国高校想要与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必须重视解决本科教育中的育人问题。学位的含金量越高,意味着大学培养出的优秀人才越多。如何把本科学位变得金灿灿、沉甸甸,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前一阶段,国家关注研究型大学建设,把规模做大,无可否认是对的,但现在应该是到了一个新阶段,应该考虑更加关心本科教育,加大学生人均资源的投入,包括食宿、活动以及人们最关心的教学问题。我认为大学应大力倡导“人心向学”。“学”指的是教学、学生和学术,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学术整体水平。提倡“人心向学”并不意味着人心不向学的问题突出。得过且过固然是一种生存状态,但是从整个学校提高质量的角度来看,要发展就要不断地提要求。我想,作为“人心向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应该转变哪些观念,来实现“人心向学”?我认为高校在人才引进、人才招聘时,喜欢当老师,愿意当好老师应该作为一项本质性的要求。我们是大学,不是科学院,也不是企业,不能因为强调学术研究,就忽视培养本科生的要求,而是要把它放在更高的地位。在中国,中学生进入大学后懒散懈怠的情况显见,如何促使学生在大学里主动向学,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课题。如何将研究型大学积累人才、知识创造的优势,运用到育人方面,是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关键。在本科教学环节,我注意到知识的更新与保护问题。好老师应该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如果仅停留在经典教材层面,没有容纳新知识、新技术,这样的本科教学显然是失败的。目前,中山大学一些科研杰出的教师也很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事实也证明了,科研做得好的人,本科教学往往也相当好。
【摘自《高教领导参考》2012.13】
大学文化建设应注重环境美的挖掘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课外教育资源。校园环境的物质因素,体现在校园中的建筑等设施的营造。校园建筑既要符合它的实用性,又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与塑造个性。同样,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巨石上的题字、道路的命名等,都包含着文化韵味。校园环境的精神因素,首先体现在校风建设方面。所谓的校风,它是指一所学校在办学的历史、办学的理念、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的一种特色和风格,它是一个长期积淀优化的结果。它体现的是学校师生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愿和行为风尚等。良好的校风间色和,应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校风建设并不能用一些条文规定去强制执行,它应以美的内容、美的形式、美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良好的校风建设,还体现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学校应提倡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密切联系群众。大学教师应为人师表。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大学生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学风,深刻理解校风的内涵,扎实学习,不断进取。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7.15】
实习打工大学生为就业蓄势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实习和打工,很少有人是为当下生计着想,而更多着眼的是如何为今后的就业蓄势。本次调查对象是理工类学科的大二学生,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为1:1。57.14%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是求职者在就业之前需要重点培养的,43.86%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培养在校园实践中不易做到。在就业方向的问题上,42.86%的被调查同学表示会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专业,另有28.57%和21.43%的同学分别选择了能积累人脉的工作和最能施展特长的工作。在是否认为实习与第一份工作有关的问题上,64.29%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大,积累了经验,会有帮助,21.43%的同学认为很难说,处于观望态度。
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大学生在处理实习、打工与就业的关系时——
一要摆正心态:实习不一定要干很高级的工作,可以先从低级的干起。二是有目的性:实习中一定要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定要干一些对以后工作有益处的工作,培养一下自己在挫折中成长的感觉,让自己以后遇到了挫折,能更好地恢复,并以良好的姿态投入工作中去。三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实习中,可以慢慢锻炼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这对职场生活会有很大帮助。
【摘自《光明日报》2013.8.7】
实习作弊击中教育生态软肋
据报道,淘宝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商品”。用户只要支付费用,卖家就可以提供“实习证明盖章”、“代写实习报告”等应用服务。敏锐而发达的“市场嗅觉”背后,多少让人心生寒意。之所以会出现“代理实习”这样的怪现象,是因为存在一个庞大而顽固的“需求”市场。这种“需求”简化了实习的基本要义,抛弃了规则和理性,直接危及到教育生态的整体结构。目前流行一个说法,中国学生的实习更像是“打酱油”。实习环节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反馈于教育教学环节,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实习是教育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推动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有效落实,离不开社会、学校、企业等方面的合力作用,而政府的主导力量更是不容小觑。完善并落实中国的大学生实习制度,这不仅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同样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