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高校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及对策研究

董美娟

一、高校寝室文化、学风建设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校寝室文化、学风建设现状,进一步分析寝室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的意义,本课题组随机抽取了南京某高校星级文明寝室32间、文明寝室60间、一般寝室60间、整改宿舍43间,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涉及两个部分:一是从思想政治状况、参与活动、获奖情况、宿舍氛围等方面了解寝室文化;二是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面了解学风状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89份,其中男生468名,党员120名;共收回有效问卷947份。

1.大学生寝室现状数据对比分析。星级文明寝室、文明寝室和整改寝室中的学生党员和干部数、累计受表彰人次、累计获奖学金人次、累计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活动人次比例依次下降;而寝室违规(包括夜不归宿、使用违章电器和卫生整改)人次、受处分人次则依次上升。星级文明寝室和文明寝室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状况和日常行为要明显优于整改宿舍。

2.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较好,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缺失、学习规划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等问题。

第一,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对学习目标的调查中,64.3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学习目标,能积极主动地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41.23%的同学表示“学习只要及格就好”。

第二,部分学生未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调查对象中,51.36%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拿到文凭,利于找工作;39.1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价值;8.26%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1.23%的学生表示学习是随大流。可见,学习动机不是发自于个体内在需要的占近六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科学的学习规划。71.12%的调查对象认为能合理地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而整改宿舍情况令人担心,只有1/3的同学能合理规划。

第四,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大学生思想上能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较易受到干扰,且自我约束能力不强。69.78%的学生认为“个人主动性”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远远高于“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及“辅导员的教育引导”等因素。

3.寝室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性。从表1可知,星级文明寝室和文明寝室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状况、受奖励情况等方面都要优于整改寝室。从表2中可见,星级文明寝室和文明寝室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动机的端正程度、学习规划的合理性、学习过程的认真度等方面都要优于整改寝室。由此可见,寝室文化氛围与学风呈显著的正相关,良好的寝室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积极的保证作用。

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1.充分发挥自发性因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示范性。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大学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养成踏实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开展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再次,学习目标教育参照学生的年级、学生的综合表现分类设置。最后,根据目标实现情况,定期灵活调整目标。

第三,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促进寝室优良氛围的形成。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1.充分发挥自发性因素的主动性、互动性和示范性。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大学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养成踏实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开展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主体的学习目标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其次,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再次,学习目标教育参照学生的年级、学生的综合表现分类设置。最后,根据目标实现情况,定期灵活调整目标。

第三,发挥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促进寝室优良氛围的形成。

2.着力加强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狠抓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爱国爱校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及公德教育,学生普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较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适应了大学生活,对大学生活做出明确科学的规划,为形成良好的寝室文化和学风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平台。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培育求知创新、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也正是学风建设的目的。学校要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建设和繁荣宿舍文化,充分锻炼和展现自己。

第三,建立多层次的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队伍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保障。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公寓管理依靠三支主要队伍:一是宿舍专职管理队伍。二是专职辅导员队伍。三是学生骨干队伍。

第四,树立优秀寝室榜样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动力。寝室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典型寝室,广泛宣传和表彰,能充分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3.6】

严格本科毕业论文检测,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李国振

一、论文作假的现状及影响

当前,不仅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论文作假,更有甚者,一些专家、学者、教授甚至更高层次人员的论文与学术作假行为亦不少见。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尊严、败坏了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因此,如何澄清学术氛围、树立学术诚信意识和良好的学术风尚,是摆在当今社会、政府、学术界和高校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我校的对策与具体措施

(一)小步快跑,稳步推进

我校的本科论文诚信检测工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小步快跑、稳步推进”的策略:第一年先试用,第二年小范围推行,第三年全面铺开。

2011年,我校首先在全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中使用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了评审前的检测过滤,共查出41篇问题作品,取消了全部问题作品的评奖资格。

2012年,除了在全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审中进行论文诚信检测外,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分学院、专业、班级按10%的比例进行了随机抽检。

2013年,在前两年小范围试检测的基础上,明确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采用知网的检测系统进行全部检测。

(二) 宣传先行,措施紧跟

本科毕业论文诚信检测不是检测完就万事大吉,对问题论文、论文作者、指导教师甚至学院都必须有后续处理,牵涉面大,会带来一系列反应。因此,事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订并明确有关规则和实施办法十分必要且至关重要。

2011年,因为没有事先的宣传发动,加之对论文检测结果如何定量定性、如何处理问题论文没有准确的法理依据,所以我们选择了全校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参评作品初试牛刀,应该算是找准了切入口。让问题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和所属学院比较轻松的接受了这项工作以及对问题论文取消评奖资格的处理结果。我们及时将检测结果不公开下发到各有关学院,请学院自行研究并进行成绩处理,在各学院和全校师生中起到了震撼性的效果,该项工作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肯定和支持。

2012年,我们决定在2011年所做工作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巩固成果。在2011年11月底部署全校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我们在通知中明确加入了三项内容:1、除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继续进行学术诚信检测外,学校将适时对全校2012 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随机突击抽检,抽检比例暂定为10%;2、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论文,严重者取消作者答辩资格、责令重做,一般情况其成绩降1-2档,直至及格为止;3、对问题严重的学院和指导教师,学校将问责并与学院教学评估结果挂钩,这样也将间接影响到该学院整体课时津贴的拨付系数。同时要求各学院在全体师生中广泛进行宣传、动员工作,明确责任。

正是由于工作部署早、宣传动员到位、方案合理、措施有力,检测结果让全校上下感到欣慰和振奋,抽检结果显示问题论文比例较之2011年优秀毕业论文参评作品的问题论文比例大大降低。表明该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13 年,有了前两年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效,经学校同意,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进行全部检测。

(三) 建立制度,规范管理

在连续两年小范围试点检测取得显著效果后,我们以制度形式固化该项工作和成果并进行规范管理。2012年11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34号令《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作假行为的处理终于有了法理意义上的依据。

三、实施效果

经过两年的试检与运作,学术诚信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本科学生诚信、自律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检测出的问题论文比例大幅下降,毕业论文作假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1年初次在全校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中使用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问题论文比例达到15.7%。而2012年全校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中检测出的问题论文比例降为1.5%,对全校学生按10%比例进行的随机抽检中,问题论文的比例也仅为2.6%,收效十分显著。

【摘自《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6】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高辉杨劬吴昊陈斌

一、大学生作弊行为的调查与统计分析

(一)调查情况

本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范围主要为成都二本高校和三本高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211学校和985高校未进行),收集的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录入与处理,然后对数据分别进行相关分析。

在统计人数中高年级有13.9%的人有过作弊行为,仅有2.5%没有作弊行为;低年级有27.5%的人有作弊倾向,并有作弊行为,有40.0%的人有作弊倾向,但没作弊,仅有16%的人没有作弊倾向。

(二)统计分析

1.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作弊倾向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大学生作弊较为普遍,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作弊更普遍,而且,低年级学生变为高年级学生后,更容易发生作弊行为。

(1)性别与作弊行为、作弊倾向的关系

在性别与有无作弊行为一表中,高年级男同学比女同学更容易出现作弊行为;在性别与有无作弊倾向一表中,低年级女同学比男同学有较高的作弊倾向。

(2)不同课程类型学生考试作弊情况

在不同课程类型中,出现考试作弊最严重的是公共基础课,其次是公共选修课,然后依次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选修课。

(3)考试作弊方式

除了以上因素外,笔者还对考试作弊方式进行了专门统计:手机、夹带纸条、便携设备、交头接耳、传递纸条、写在桌面,等等。

二、数据主成分分析

1.作弊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统计数据所做的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大学生作弊的问题从作弊动机、作弊的原因和影响作弊的外部因素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主观因素):“为了考试及格,不挂科,顺利拿到学位证”这一因素在第二主成分的表达式中可以解释42%的动机,由此可见,这一因素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此外,“取得好成绩,获得荣誉和奖学金”,“受其他同学作弊影响,有不劳而获的心理”和“出于同学义气帮忙”这三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动机。

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客观因素):在第八主成分的表达式中,“以考察记忆为主的题目,作弊可能性增大”这一变量解释了56%的作弊原因,所以,这一因素为大学生作弊的主要因素。同时,“基础差,想要侥幸过关或家里的压力大,平时不认真读书”,“监考老师要求不严”,“学校没有深究作弊者的相关责任”这三个因素也构成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作弊的外部因素:通过第一主成分表达式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作弊的外部因素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占主导,而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几个较为代表的因素分别是,“课外活动多,没时间准备考试”,“沉迷于网络,对学习没了兴趣”,“谈恋爱影响了学习”,“受寝室其他人影响而产生的随群心理”,“周围存在不少作弊现象,心里不平衡”。

2.大学生作弊的传染性分析

在第四主成分表达式中,“受寝室其他人作弊而产生的随群心理”和“周围存在不少成功的作弊现象,心理不平衡”对该表达式的解释程度分别32%和40%。可以把上述两个因素看成大学生作弊产生的传染效应。三、结论及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容易作弊,且高年级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作弊,低年级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作弊倾向。

二是大学生作弊科目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课,而与学生就业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核心课考试中作弊现象较少。

三是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段主要是夹带。可能的原因为夹带的成本较低,并且携带和操作都比较方便。而手机这类现代通讯工具可能会受到信号干扰,且购买成本较高,对于一般的期末考试,学生不太愿意花费太多。

四是大学生作弊是受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成都高校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作弊行为与老师监考之间存在弱相关性。

五是高校学生间的作弊行为可以互相传染。大学生作弊现象会出现“羊群效应”,由于人们具有的与他人保持一致、和他人做相同事情的本能从众心理以及通过人们经常接触、经常交流产生群体感染效应,使得大学生作弊现象也发生了传染性。

(二)主要对策

一是要完善关于考试作弊的规章制度,增大作弊风险成本。可根据不同学校具体情况加大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和处罚力度。

二是要转变大学生对考试的认知。目前大学各种评优、评奖学金都以成绩的好坏来作为评价指标,这使得大学生为了追求这种收益来寻求作弊。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认知观念,把考试作为检测学业成果的方法。

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实自我,而考试只是测试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

四是改革现有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要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明确综合能力的内涵和价值,把对学生的评价融入教学中。

五是改变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结合不同科目的课程特点,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内容上,可以增大主观题的比重。

【摘自《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3.5】

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一)创新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1.要创新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理论性,更要注重实践性,要从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诚信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同时还要体现时代性,体现时代发展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新要求。

2.要创新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方式。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教育实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式,更多地采用讲座、辩论、观摩、网络论谈和社会体验等互动性、实践性强的方式方法。

(1)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一是教育者应依托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道德教育融入到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去。二是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的践行能力,并把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课程学习考核的重要方面。

(2)积极开展社会实践。要以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群团组织、大学生文体活动等载体,以讲座、辩论、观摩、网络论谈和社会体验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3.要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规律,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教育原则,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1.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的广播、闭路电视、宣传栏和报刊等载体,褒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传输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念,使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教育,从而强化教育效果。

2.教育工作者要做诚实守信的垂范者。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做诚实守信的垂范者,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要形成全员动员,人人参与大学诚信道德教育工作的局面。学校各个部门、各级组织、党员干部、教职员工都要齐抓共管,人人参与,从而形成人人参与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人人受教育的良好风尚。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

1.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行进行档案化管理,建立诚信档案。2.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标准。3.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奖惩制度。

二、大学生要努力锤炼自身诚信道德品质

大学生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诚实守信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提高奠定好基础,从而实现全面发展;诚实守信还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才能在社会中安身立命,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当前,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比如,在考试、评奖、毕业、求职等方面,就存在比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因此,大学生要努力锤炼自身诚信道德品质,加强诚信道德修养。要学思并重,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要省察克治,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和念头,并加以及时克制;要慎独自律,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诚信道德要求办事,不因无人监督就恣意妄为;要积善成德,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形成优良品德;要知行合一,把提高诚信道德认知和躬行诚信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促进诚信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同时,还要积极地向诚信道德模范学习。

【摘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王娜乔光波

1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经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学习状况表现如下:(1)学习目的呈多样性。(2)学习缺乏自主性。(3)学习兴趣不高。(4)学习过程缺乏合作性。

2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1)社会和家庭因素

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十分迷茫;同时,由于就业体制不健全,导致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景不乐观。这些因素都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动机不足;另外,部分家庭的不合理教育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校因素

研究表明,空乏的课堂内容使得大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加之学校给老师的工资待遇比较少,使得很多老师不能潜心于教学及科研,还有部分老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态度不端正,课堂上传授社会上及网络上的一些负面的信息;同时,部分高校继续沿用“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3)个人因素

大学生知识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但是大学生专业学习多带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希望通过短时间的专业学习达到一种速成的效果;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但时间和精力又有限,且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我意识突出,合作意识淡薄,使得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仍是一种较自闭、被动的学习。

3 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3.1 高校大学生自身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大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兴趣的前提下,大学生要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差距,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少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无用,以后发展的好不好拼的是关系,和学习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没有必要去学习。针对以上这种消极的、片面的看法,大学生要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3.2 教师培养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利用职业优势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同时,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努力提升自身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2)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认真备课,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善于归纳总结,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理论和实证支撑。

3.3学校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加强专业认知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学校要从专业发展、就业前景、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认识个人的不足与优势,结合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等诸多因素,确定职业目标,以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2)加强感恩教育和就业指导。研究发现,父母期望和谋求就业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学校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感恩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要多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让学生更早的意识到就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摄取,为就业做好准备。

3.4 家庭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重视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家庭。父母要改进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同时,父母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家庭,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学习。

(2)言传身教,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家庭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化之前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温暖、父母的言行对其影响深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充分认识到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影响,主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摘自《科教导刊》2013.2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