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天津大学探索国际化学院建设新模式

天津大学启动实施“药学院国际化试点计划”,推动学院国际化进程,并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坚持学院管理国际化。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自上而下设立决策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海外顾问委员会,各委员会协同高效运行。决策委员会负责制定学院总体改革决策,管理委员会负责其各自领域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安排,工作委员会负责学院决策的具体实施和信息收集反馈。海外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剑桥、耶鲁大学等知名专家组成,负责向决策委员提供对学院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等关键领域的咨询指导和把关定向。

坚持师资队伍国际化。一是探索国际人才延揽模式。推行以才荐才、海外招聘、网上招聘等聚才方式,吸引高水平外国专家,并通过药学领域顶级学者组成的海外顾问专家团队进行国际人才的甄别和筛选。二是打造国际标准的人才管理考评体系。构建包括国际化师资队伍“终身教职”聘用制度和“非升即走”聘用政策的教师管理模式,设立终身荣誉教授职称。三是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药学人才梯队。近两年学院引进聘用来自7个国家的国际高端专家和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26名,非华裔教师占比81%。

坚持人才培养国际化。一是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以英文教学为主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术论坛、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采用全英文模式。二是制定中外融通的培养方案。制定本、硕全英文课程体系,注重国际接轨并坚持文化坚守。三是打造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环境。整合资源重建“药学本科教学实验中心”,打造在线助教学习网络,搭建学生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学生100%国际化经历。

坚持科学研究国际化。一是搭建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化标准的药学实验室近3000平米,购置大型仪器设备20余套,建立天津市药物传递重点实验室。二是组建中外融合的科研团队。采取中外科研人员结合的方式,聚焦7个前沿科学方向,打造中外结合、老中青结合的优质团队结构,外国专家占比达30%以上。

坚持人才环境国际化。一是建立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简化入职等相关手续,推出英文版《科研指导手册》《实验室安全手册》《“生活在天大”手册》等服务手册,帮助引进人才尽快落地生根。二是主动解决教师困难。为每位专家配备科研助手和生活助手,协调政府部门帮助教师解决签证、多次往返等难题。三是营造国际化学院文化氛围。开发全英文网站,举办国际学术报告、“ACS ON CAMPUS”等系列活动,打造良好的国际化文化氛围。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度)

学生国际化是南京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争取国内外资源,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学生派出项目的有序开展。南大学子赴国外访学形式多样,主要包含:长期校际交流项目、短期暑期学校或学术文化夏令营、中外政府奖学金项目、科研培训或者实习项目等。在扩展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能力,推进学生的国际就学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近几年“拔尖计划”海外研修项目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础学科学生赴境外交流比例。

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为满足经济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排名靠前的知名大学合作,首次开办5个本科国际班,每班招生30-40名。国际班开办的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博士点所涵盖的专业。

清华携手四川与美国高校“打包”合作

9月23日,清华大学携手四川省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在西雅图签署开展“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协议。“2+2”合作模式的构建,为校地联合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国际合作开拓了新路,这也是国内大学携手地方首次开展的深层次国际合作。

按照协议,清华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将利用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和华盛顿大学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依托将在四川建立的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在设计合作方案、推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对接、进行项目前期论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四方还将围绕低碳能源研发、低碳产业发展、智能电网建设、人员交流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这一全新的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模式,体现了中美两国大学携手所在地区,共同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全球性挑战的高度共识和积极行动,将大学的前沿科研创新、智库人才优势,与地区的资源和产业应用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推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发展和技术应用创新。

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国际科研学术概况

浙江理工大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已有10余年历史,办学水平。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全校共有各级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0余个。

浙江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2015年获批的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基地以“机械工程”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浙江省流体传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高效风机设计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学科平台和团队为依托,积极探索并建立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以浙江理工大学为核心单位,先后同美、日、韩、法、新、英、加等多个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研究以及师资和人才交流培养合作。

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纺织与日用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2012年授牌的示范型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理工大学是纺织和轻化工业发达的浙江省内最具实力的以纺织服装与轻化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与纺织与日用化学密切相关的轻化工程学科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为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有博士点。与国内外数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或洽谈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与美国纺织化学与染色家协会(AATCC)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建立ZSTU-AATCC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基地,在纺织化学领域开展长期技术合作与交流。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合作结硕果

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开展了长达二十年的合作交流,双方每年都开展多次师生互访并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并每年组织一批学生进行中泰文化交流及工业实习。为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声誉,江西理工大学积极推动了国际科研合作。该校与冰岛大学共同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通过派出科技人员,帮助其构建技术研究平台,推进上述三项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并帮助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

二、国际化语言能力

高等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作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公共基础课,以大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特点;重视大学公共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使用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快速扎实地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给予大学生、给予社会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各地新生英语底子参差不齐,入学英语摸底测试结果很不理想。公共英语教学上存在形式较为单一、侧重于基础知识教学而没有结合专业教学等问题。多数高校选择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教学评估要求,并为此选用相应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把大把的时间精力用在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很多高等院校评价教学结果的指标是看大学生CET4的过级率。实际的情景教学、口语练习、模拟练习等交流非常少,缺乏课堂互动交流,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能力得不到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学观念落伍、英语技能不能全方面发展、教师团队能力有限等。因此,高等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包括: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处理好英语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全面客观地认识实际问题,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合理调节课程体系内部结构,实现最佳教学效果。重视英语基本能力的练习与培养实际口语交流的应用能力并重,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和考试的关系。

第二,精简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增加听力、翻译、作文等方面的内容。加大课堂上的英语对话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如情景模拟等,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不能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上要求过高。词汇方面也要把握好度,只要能满足实际够用就可以了,突出重点,便于教学。教材应考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重视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讲授与对话相结合法。实现情景化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改革的补充。在师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不同英语基础分班或分组。不同基础的班级选用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的讲授及进度也有所区别;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进行分组,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建立跟踪教学表,作为该生的学习计划及考核标准。

第四,完善教学评价。一是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使其科学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二是要进行成绩分析,将分析出的结果反馈给师生,为将来学生的学习指导方向。

第五,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学校应该更看重教师的教学能力而非科研项目水平,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学校需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培养高水平教师,锻炼出优秀教师团队。

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创新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教学资源非常匮乏。大班型英语课堂难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语言输出机会少。二是大学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文化渗透及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校园网络化教学、英语学习软件等还没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开发利用,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三是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教学形式主要是填鸭式的教学讲解,教学内容毫无趣味性,几乎没有考虑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四是传统的学习方式禁锢了教学创新性。为追求四、六级通过率,许多教师几乎放弃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四、六级真题的分析上,而学生迫于毕业文凭的压力,更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标,把考试成绩高低作为衡量自己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基本忽视了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的训练。因此,大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创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一是建立大班型“读写译”与小班型“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大班课堂上,教师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并将其与英语教学整合进行读写译的教学,而在小班型视听说选择在语音教室进行,易于教师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辩论等活动。二是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能力。有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俱佳,口头表达能力强;懂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及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了解中西方文化,能将文化内涵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用多媒体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跟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所需的大量语言实践分散到课堂外,通过建立网上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将一定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平台上的语言学习活动和效果。四是真正建立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英语教育实践中可以逐步形成“大学英语分级考试、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教学和测试体系。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课外活动。大学生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是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的很好补充,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语言的习惯。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语言学习,而是积极地参与者。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听力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多模态是指在交流过程中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模态,在语言学习中也可以指使用多种符号资源构建输入信息的方式。从定义上说,使用一种感官进行交流的方式叫单模态,使用多种感官进行交流的叫多模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图像、视频等多种符号信息,就可以全面利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互动。大脑对接受到的复杂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再通过语言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形成了从听觉和视觉模态到语言和文字模态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模态的时候,就形成了多模态学习模式。

在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各自都存在着多模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目标是充分发挥多模态教学特点,在各种模态信息的综合作用下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一,在教学模式设计中的应用。一是听前阶段,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重点,并且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为听时阶段的教学打下基础。二是听时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核心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必须都要全身心投入,以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视觉模态,讲解文章主要话题、中心思想、组成结构等,同时展示和主题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概念。可以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邀请几名同学进行情景再现,引入视觉、听觉以及触觉模态,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三是听后阶段的重点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前两个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重组,教师同样可以使用幻灯片作为视觉模态的输入,将本堂课重要知识点、词汇、短语、语法等做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巩固教学成果。

第二,在教学材料选择中的应用。一是将重点放在教学性和趣味性兼备的素材中。比如纪录片、动画片、访谈节目、电影片段等。在多种模态的共同作用下激起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开展教学计划。二是对素材进行前期处理。需要在课前对素材进行前期处理,重点在于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截取对话集中,贴近生活日常生活交流的内容,使得听力模态和视觉模态之间互相平衡。同时将对话中用到的难句和长句摘录,用作课堂中专门分析使用。另外,构建多个信息处理平台。教师利用网盘、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将完整材料放到网络上,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进一步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模态之间的互相协同。在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同模态之间的比例,突出重点,对学生能力进行强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听力模态为中心,其他模态为辅助的原则,以强化听力模态为最终目的,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材料的选取。视觉和听觉之间的互相配合是课堂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模态协作方式,而触觉和嗅觉等其他模态出现机会相对较小。在对图片、视频和文本进行组织时,可以根据视觉设计语法在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顺序放置,或者将信息中心放在中心,其他信息放在周边进行组织,以达到学生视觉模态的最大输入。在多种模态互相协同方式的选择上,以视觉-听觉-其他感觉交替使用的方式,达到多种模态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强化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完成多种模态的输入和理解后将接受到的信息及时转化为输出,让学生在模态转化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

全外教语境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对比实证研究

比较英语专业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和全外教语境模式对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把广西大学中加国际学院2012级的40名新生作为实验班,该校外国语学院2012级的40名新生作为控制班。通过对学生进行听力测试的跟踪调查,发现:

在入学初,实验班和控制班的英语成绩无显著差别。在半年后的听力测试中, 控制班的听力平均成绩为4.78,仍然高于实验班的4.44。在一年后的第二次听力测试中,实验班的听力成绩均值为6.18,高于控制班的5.88,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听力已明显高于控制班。尽管两组被试在两次雅思考试中各次的平均差值不是很大,但两次测试的均值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可以看出,高考成绩对第一次雅思成绩是存在相关性影响的。然而,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一年之后,入学基础对学习结果(第二次雅思考试成绩)已经不存在太明显的相关性影响。由此可以大体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听力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类别有极为重要的相关关系,国内教师和国外教师的教学风格、方法、策略差异终将导致学习结果的差异。两次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说明,外教在英语听力的教学中取得更为突出的结果,有可能和必要探寻其值得推广的教学风格、方法、策略。

传统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主要是以训练学生接受性技能为主,学生的主要力都集中在如何分辨场景、寻找核心词汇、捕捉关键信息等具体的语言技能训练上。这种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教师通过简单的灌输直接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中国教师的课堂中,基本语言能力训练最多,再加上中学时期多年的应试思维惯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初期仍然习惯于依赖于长期的语言应试技能。这也间接地佐证了实证研究中控制班第一次学生听力成绩略高于实验班的结论。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创造出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不必要的焦虑感。

全外教语境下的英语专业教学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实施的沉浸式教学实验。外教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全外教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与外教进行大量的对话进行听力练习。结论证明实验班经过一年的全外教语境下的熏陶,其听力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

因此,实验班英语听力成绩提高程度明显高于控制班,这表明全外教语境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模式是基本成功的。实验结果也显示学生对纯外教语境下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这表明该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听力课堂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但通过控制班第一次听力测试结果好于实验班的现实也看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有其优势之处。任何一种听力教学新模式都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它们互相之间应该互为补充,互相借鉴。

基于“全身反应教学法”模式的英语口语教学探讨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的主要观点是: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较活跃、反应较敏锐、表达较清晰、记忆较牢固。在口语教学中引入TPR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TPR口语教学方法的模式特点是:

第一,控制人数,丰富形式。口语课拆班上课,一个50个学生的自然班可以分成两个小班上课,教室的桌椅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自由移动。通过控制班级人数,更新课堂硬件环境,可以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可以帮助教师针对主题完成教学任务,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二,运用支架,充分互动。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的音频视频的媒体支架、口语交际的任务支架、固定功能句型的材料支架,指导学生在虚拟的交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第三,确定主题,善于总结。主题的内容应紧跟时代热点、切合学生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共鸣。下课时要告诉学生下堂课的主题,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每堂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堂作业及学习心得体会做成一个文件夹,让学生回味温习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合作学习,提高效率。小组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讨论辩论、项目完成、表演游戏、展示演讲等。教师在评估学生的表现及打平时成绩时淡化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衡量集体目标的达成与否,让每个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荣辱息息相关。

运用TPR教学模式,结合我国课堂英语口语教学实际及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并提高英语口语教学工作:

第一,改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参与。为满足不同教学形式的需要,教室的桌椅不应固定,教室可以根据不同的口语教学任务进行场地的调整,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多媒体口语教室或口语实训室,提高师生的互动效果。另外,口语教学也可以适当开展户外教学,就相应的主题进行讨论或游戏。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到校外活动。

第二,强化组织指导,避免重复错误。教师应该在“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基础上适当干预,以保证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正确地学到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标准正确的语音语法输入外,还必须增加英语和汉语在措词、用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及时纠正学生中式英语的错误,避免错误重复导致石化,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语句。

第三,鼓励分组学习,倡导共同进步。教师通过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等进行分组,要求组内成员的个性特征、英语基础、学习兴趣、口语水平等具有差异性,从而通过内部成员的互相学习帮助实现共同进步。可以让小组参与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并布置课后训练,将小组整体目标达成作为小组活动的评估和奖励的依据。

第四,优选教材教具,丰富学习形式。除了教材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些时事新闻、热点故事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作为教学材料,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要尽量使用教具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英语。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如演讲辩论、英语游戏、讨论口译、情景对话、图片联想、续编故事等。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实现图文共享、声情并茂、视听融会,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探索

在英语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整合起来,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采取多种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协作式教学方法、以竞赛模式和远程网络学习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在课堂充当主导者、网络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与学生形成互动。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亟待改革。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把单词、句式作为主要的讲解内容,阅读翻译、阅读中出现的语法成为了课堂主要的重头戏。而阅读的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要不断总结阅读技巧、主动的接受信息,从而逐步形成知识信息的建构。

协作法模式。协作法运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是指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从形式上和教师、教学硬件设备等形成共同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合作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优化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模式下的英语阅读材料的后面都包含了与主题相关的讨论,并且更加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真正从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阅读过渡到多人协作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完成主题练习。师生的互动加强了,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协作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英语阅读与背景紧密结合。

竞赛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配一位组长,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查询相应的知识。规定在相应的时间里每个小组的任务,然后由组长代表小组汇报完成任务情况。在此过程中,每组的关系是呈竞争模式,比较彼此效率的高低和答案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小组内的合作与各组之间的竞争,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作用。

远程网络学习模式。是指基于信息化模式下,给学生一个网络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辩论法,构建虚拟的角色,开展诸如网络会议、网络聊天室等形式的活动。这个远程网络学习模式,让虚假的角色扮演代替了学生之间的身份角色,使得一堂英语课生动而活跃。教师引导学生也变得非常简单而有效,一堂英语阅读课很容易就完成了它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应当:

第一,构建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教学团队。不仅要有高水平的英语能力,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理论,同时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才能建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阅读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学资源库,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设计合理的激励性的阅读任务,给出积极的学习评价。

第二,发挥英语教师的多角色作用。既可以发挥教学主导作用,也可以充当网络管理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协作学生完成教学。其中英语阅读的网络管理者身份,要求教师从一个只担任教学工作的角色转型成为多面手。不仅要能教学,还要能够建立一个和学生的互动平台系统,如建立课前阅读策略讨论、课中互动平台系统、课后辅导系统及作业答疑系统,并按时对学生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同时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达到最优化课堂学习的目的。

第三,信息资源的利用要去其糟粕。在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同时,不能滥用网络资源。网络上各种知识和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眼球,选择性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大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缺陷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缺陷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词汇匮乏。多数学生在描述日常生活场景时不知如何用正确得体的英语表达,词汇储备量明显不够,写作时捉襟见肘。在准备英语四级考试时,学生脱离语境背诵词汇,效果不理想;对于一些常用词的熟练掌握程度不够;没有积累一些生动的表达;反复使用同一个词,缺乏同义替换的能力。二是句式单调,缺乏多样性。学生作文中常充斥大量的简单句,除简单的主谓宾结构,很少看到复合句、感叹句、倒装句或疑问句等。除了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英语句式外,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写出了结构松散的短句,甚至逐字逐句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生搬硬套出了不知所云的汉语式英语。三是语篇衔接欠佳。学生在英语习作中衔接词的使用方面,常见的问题有衔接词缺失、衔接词多余或者误用。衔接词缺失主要归因于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上的差异,学生往往忽略本应出现的连词。衔接词多余表明学生虽然了解衔接词的重要性,但没有把握好使用的度,过多使用适得其反。衔接词误用主要原因是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对相似的衔接词模棱两可,没有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别,造成错误。四是内容空洞,缺乏实例细节支撑。英语文章大体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部分原则。很多同学往往只注重笼统的概括,忽视具体的例子和细节。

大学新生入学伊始巩固英语水平,扩充词汇量,强化写作训练。教师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分配课堂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从选词、造句、段落和篇章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四级考试的备考从长计议,制定具体的写作目标,如每周写几篇作文,字数多少,体裁如何,写完后可对照相关范文进行自我诊断和纠正。

写作教学中注重英汉差异,使学生充分了解英汉语言结构、谋篇布局的特点。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英汉对比,深刻认识到英汉语各自的特点,针对句式结构、句际衔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解析,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握英文写作策略,扩大英语阅读量,训练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句式变化、同义词替换,论述时要注重细节实例,使文章内容具体充实,避免空洞的口号标语式表达。平时尽量多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一些生动地道的表达。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做出判断,得出自己的见解,训练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