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一、政策实践与典型事例

(一)相关政策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四十八)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五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国际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创新合作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支持在高校建设一批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引进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大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培养各种外语人才;支持孔子学院建设。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

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结合科学前沿、重大需求和各自学科优势,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共同设立种子基金,支持青年学者原创性研究。积极发起、申请或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科研项目、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吸引和利用全球教育科技资源与社会资源支持联合实验室发展,营造稳定、宽松的科学研究氛围。

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建立定期本科生访问、互换机制,遴选合作双方优秀学生进入实验室研究团队。实行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制,双方机构联合培养,联合授予学位。设立奖学金,接受国际学生申请学位教育,扩大留学生规模。设立青年创新基金,鼓励世界各国青年学生来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各方成员每年应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在对方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汇聚国际化学术队伍。组建以合作双方高水平科研人员为主的学术带头人队伍,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其他国家学者到联合实验室长期工作。建立访问学者制度,保持一定规模的国际流动研究人员。以科研方向和科研项目为牵引,招聘高水平博士后研究人员。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注重青年学者、研究生等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鼓励本科生尽早进入联合实验室。

探索国际化运行和管理。深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探索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环境宽松、经费稳定。成立国际学术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聘请国际一流科学家担任实验室负责人。逐步实行准聘——长聘制和年薪制。注重技术支撑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支撑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联合实验室建设。

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三条 联合实验室建设采取三种模式: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模式,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形成学科创新集群,与国外有关单位开展宽领域合作;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以某一学科方向或主流研究方向为基础,形成与国外对口领域实验室间的实质性合作;省部共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面向地方高校和区域需求,强调联合实验室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第五条 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五个一流”的目标进行整体建设:一是支撑形成一流学科,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二是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三是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五是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和支撑服务。

第八条 组建培育期间中外双方应密切合作,确保联合实验室实质性运行,组织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推进国际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团队和人才队伍,促进国际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国际化交流层次与水平。

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

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我省高校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外交流工作。逐步完善教师聘用和职务晋升政策,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问;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组织的各类高水平学术研讨班和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的校际沟通与协作,有选择地建立若干海外教师培训基地;加强管理,提高教师出国进修和出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双向交流,提升我省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实施学生双向交流工程,鼓励我省高校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建立长期的全面合作关系,扩大双向交流生、交换生规模。进一步拓展学生交流渠道,丰富学生交流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全省高校应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大力开发全外语授课课程和双语课程。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同类高校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高高校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本科院校至少建设一个国际化专业或面向国际招生的专业。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逐步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升我省高校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鼓励高校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力争举办世界性学术组织主办的连续性国际学术会议。鼓励并支持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申请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科研项目;鼓励高校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科研协作平台;鼓励高校与国外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产业部门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与国外高校共建实验室。

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和境外办学,增强我省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能力。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改善条件、保证质量”的思路,实施“留学浙江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学历教育。整合资源,开通渠道,尝试预科制,为留学预科毕业生进入我省本科高校攻读学位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实施浙江高等教育推介工程,组织我省高校到国外举办教育展,介绍浙江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和来浙江高校就读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外国学生来浙留学;选择在一些国家设立招生代理处或招生中心,方便国际学生办理来浙留学手续。

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利用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本着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宗旨,积极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国外高校强势学科以及同类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办学。加强评估和监管,不断提升我省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加大我省高校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力度,积极开发各种双联课程、学分互认课程、外部学位课程、外国考试机构课程等。有计划地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加快国际化特色院校建设,增强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鼓励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发展。扩大建设面,改进运行机制,重点培育国际化特色院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大对国际化特色院校的支持力度,尽快提升我省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培育壮大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年)

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行动计划。一是引入世界知名教育机构。完善配套政策,多渠道吸引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到成都设立分支机构,进行项目合作。二是引进优质课程资源。支持市属高校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专业国际优质课程,增设成都市现代产业相关专业的全外语或双语教学课程。三是引进优秀外籍教师。聘请具有合格资质的外籍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吸引国(境)外高端人才与学术团体参与科研、教育教学和技术合作等活动。鼓励市属高校与部省属高校合作聘任外籍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引入教育质量标准。鼓励市属高校引进国际通用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扩大与国外高等院校在学分学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专业技术证书互认等方面的合作。

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设立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并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将国际化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组织教师在国内开展国际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外语教学和语言应用能力等教育国际化通识性培训与专题培训。扩大汉语教师培训规模,逐年增加外派优秀汉语教师数量。

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增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加强对多语种教学实验的指导与研究,逐步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拓宽学生出国(境)留学、短期培训、实习渠道。按照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培养成都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上认可的国(境)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认证机构的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认证考试。与国(境)外高校开展合作,进行高职教育本科及以上层次试点,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留学成都计划。按照“扩大规模、改善条件、保证质量、提高层次”的思路,大力实施留学成都计划。充分利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相关教程,并积极开发外国学生来蓉学习汉语、中国文化、成都地方文化和其他课程资源,增加中等职业学校和市属高校外语授课的学科和专业。设立“成都市——四川大学来蓉留学奖学金”,依托成都美国留学中心,吸引美国、欧洲等外国留学生来蓉留学。设立成都市国际友城留学奖学金,创新和完善互派出国留学机制。深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合作,在成都建立新加坡学生国(境)外研习中心。依托中国——东盟中心,在物流、电子等专业开办职业教育东盟班。设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成都分中心,提高对来蓉留学人员的服务水平。

(二)院校典型事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及国际小学期建设概况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组建国际教育学院,是学历教育和常规培养以外的国际化教育的主办学院,开设2+3本硕、硕士预科、学士预科多个国际教育项目,由国外高校授予学士和硕士学位,专业涵盖经济、金融、商科、统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语言文化等多个热门领域。

作为学校全面提升国际性的重要制度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已经成功举办五年。国际小学期积极探索实践“在地国际化”、“双向国际化”的提升国际性战略,立足本校营造国际化氛围,让本校学生不用跨出国门,就可以最小的学习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通过招收留学生和促进中外教师交流对话,将本校一些优势的、有特色的课程推向国际,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小学期实施校院两级办学。除校级核心课程外,各学院在国际小学期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习、实践、夏令营、学术会议等活动。大二与大三之间的国际小学期,所有学生都要注册课程学习,直接感受国际一流师资的全英文课程教学。大三及以上年级的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个国际学生交流项目,通过“公共外语强化+专业外语教学+国际小学期学习+国际交流学习”四阶段接力式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建设概况

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是以中外合作办学和外国留学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单位。学院承担着浙江工业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承担着浙江工业大学外国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教学上,强化英语教学,引进合作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国际通用教材,专业核心课程由中外合作双方教师共同执教;学生达到规定要求,并在修满中外双方规定的学分后,可分别获得浙江工业大学与合作院校颁发的学士学位或相关证书。

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国际学院课程注重基础的适用性和专业的针对性,实行启发式教学与开放式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实用英语学习训练,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融英语、商务、计算机为一体,鼓励学生参加托福、雅思等各种国际英语水平考试,为学生出国留学或从事涉外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学院以浙江工业大学良好的师资为基础,语言课程由美国、英国等英语母语国具有教学经验的外教授课,主干专业由澳大利亚等国的合作办学院校选派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准的教师执教。三分之一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文教材授课。

加大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在海外高校交换交流生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学生海外访学计划,启动浙江省优秀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鼓励优秀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前往国外高水平院校交流学习,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提升素质。

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经费管理办法》和《浙江工业大学2013级来华接受本科学历教育留学生培养计划原则意见》,进一步规范留学生招生、报名、报到和转学等四个工作流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