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期

作者: 时间:2017-10-31 点击数:【

大类招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周钗美 张懿 陈向日 彭俊艳

一、大类招生概述

概括来说,大类招生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促进学校院系调整和专业建设。按大类招生及培养,能有效地在学校内部利用多学科的优势,克服原有院、系的框架,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多专业的有机组合。

2.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按大类招生及培养,一方面能克服过去由于专业设置过细造成分散的局面,另一方面各学院从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要求出发,拓宽专业覆盖面,构建新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利于使冷热专业趋向平衡。由于学科大类包含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后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专业选择,避免了过去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由于对专业不了解所造成的冷、热专业分化严重,便于稳定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学生学有所爱。

4.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人才素质。按大类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广扎实的基础。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学校的学科及专业、对社会人才需求都有了更明确的了解,避免了考大学时对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培养各类优秀人才创造了条件。

5.有利于体现按需培养的原则。按大类招生及培养,一方面可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专业口径宽、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一专多能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另一方面通过1-2年的大类培养,推迟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理智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选择自己将来愿意从事的事业,这无疑缩短了专业教育与用人市场的距离。

二、大类招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传统班级管理制。这是在学年制下最为基础的学生管理模式。虽然传统的班级管理制有以上优点,但在大类招生体制下也有自身的不足,如分专业后,传统班级中的同学分属于不同的专业,主修的课程可能大相径庭,上课的时间与地点也都不一致,这就给班主任有效地管理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专业班级管理制。所谓专业班级管理制,就是在学生进行分专业后,取消原有的班级设置,将同专业的学生编制成相应的班级进行管理的体系。新的专业班级往往缺少班级凝聚力,班级的概念十分淡化,很难开展集体活动。

3.导师管理制。在导师管理制中,对导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导师的选拔是导师制的关键。在普通高校全面实施导师管理制还有很大的困难,原因在于导师管理制中对导师有很高的要求,在一个专业中符合导师条件的教师不多,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要。

4.辅导员制与学长制。高校辅导员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辅导和指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一般来说辅导员既管思想政治工作,也进行一定的专业指导,但偏重于思想政治工作。学长制则是一种在国际上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通过高年级的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和自己在专业学科学习中的切身体会、亲身经验与新生进行交流,实现良性的互动。

三、复合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复合型管理模式的三个主要阶段:

1.专业基础课程教育阶段——传统班级管理制。由于从大一开始班主任与学生就朝夕相处,易于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牢固的感情,整个班级有较强的集体凝聚力,便于班主任在班级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2.专业核心课程教育阶段——量力而行辅以导师制和强化学长制。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专业核心课程,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如果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可以考虑从大三开始就辅以导师制;如果学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那么就要依靠积极推进学长制来进行弥补,所以在这一阶段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学长,充分发挥学长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优点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3.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导师制。这一阶段是大学教育中比较关键的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时期。这时需要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所以,有必要在这一阶段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同时也将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摘自《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人文社科基础班之班导师工作探讨

姚蓉

一、大类招生新形势对班导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通过实践认为,班导师此时导学的工作重心有三:

(1)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体制。大一新生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大部分人是很茫然的。班导师也不能替学生安排他们的大学生活,但是必须与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交流,告诉他们大学的特色,解答他们在选课方面的疑惑,提醒他们安排好课余时间,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快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引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除了少数新生有明确的专业意向之外,大部分新生对于一年以后选择什么专业都还游移不定。这就要求班导师向他们介绍各相关专业的特点,使他们对可以选择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新生们的专业选择受到个人兴趣、社会需求、家长意志三个因素的影响最大,在这三者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此时,班导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因为大一不分专业使人以为班导师不再需要进行专业导学。其实不然,此时班导师在进行专业引导上难度更大,更需要技巧。

二、文基班学生新特点给班导师工作带来了新任务

文基班的班导师工作具备了新的特点,那就是:

(1)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积极展开班级自治。要让学生们将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班导师尽量不要在旁边指手划脚。由此可见“放手”也是班导师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2)主动接近学生,分享他们的生活及心情。文基班的学生,有主见,好恶分明,因此,只有多跟他们交流,多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更了解他们,也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为此,笔者与学生通过周记进行交流,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都写在周记中,而笔者逐字逐句阅读他们的心声,再写下自己的感言回馈给他们。

(3)鼓励创新,激活学生的求新意识。在文基班专设“文基金”,以经费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作为班导师,我更是注意把握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

【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14.8】

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冯晓丽 孙净宇

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大类招生之后,大一、大二的通识教育阶段和大三、大四的专业学习阶段为学生分配不同的指导教师。通过几年实施,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导师资源不均衡。导师指导学生数量太多,势必大大增加导师的工作强度,指导只能采取“开班会+个别指导”的形式,但个别指导最多就是“有事联系,无事不联系”,基本上流于形式。

(二)直接指定导师的选择模式亟待改进。通过对目前直接指定导师的选择模式进行调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此模式不合理。

(三)专业选择前后的指导衔接问题。前面提到,大类招生在大三就正式确定所学专业,指定新的专业指导导师。通过近几年和一些学生以及老师的座谈发现,前两年和后两年的指导很难衔接上。

(四)没有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科研潜力。理应发挥学生的力量,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和其他活动,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但目前,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从没有参加过导师的科研等各种活动,这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五)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我校曾面向全校本科生颁布和实施过《石油大学(北京)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但从没有针对大类招生出台过相关规定。

(六)考核、激励措施不到位。我校导师制的考核是在各个院系进行。但就目前而言,学院只是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让教师填写考核表,没有其他的监督措施,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教师的不同付出,在考核结果上体现不出来。

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方案

(一)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

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两种不同的定位,一种学术导师制;另一种是综合导师制。考虑到我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工商管理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拟采用第二种定位。

(二)我校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改革具体方案

1.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成立本科生导师制组织管理机构。学校和院系可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使教师明确担任本科生导师是职业责任和要求,让学生理解导师制所能带来的益处,改变现在师生之间有事联系、无事不联系的现状,只有让导师制深入人心,才能得到教师、学生的重视和广泛支持。

2.科学的导师选聘机制。建议可将导师的选聘权力放在学院层面,通过对教师的综合考核,来确定能否聘任本科生导师。

3.采取一对多、多对多以及交叉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模式。学生刚入学不分专业时,导师的分配可按照平均分配的形式来进行。大三确定专业后,可采取多对多(导师组)以及交叉指导的形式解决师资不均衡问题。

4.单向选择与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导师选择模式。大一新生刚入校,我们可在科学认定导师资格的基础上直接为学生指定指导教师。到大三专业学习阶段,就要采取学生选老师、导师选学生的双选模式。

5.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所侧重。由于学生在通识学习和专业学习两个阶段所面临的环境、学习性质不同,需要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所侧重。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是指导重点。

6.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学院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学院要根据学生数量、师资情况、学科性质确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如导师的聘任、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导师的考评等。

(2)建立《导师工作记录》和《学生成长记录》。《导师工作记录》主要是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计划、记录和总结。《学生成长记录》主要是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持续记录,教师可根据学生成长不断调整指导内容和方式。这将会解决专业选择后的指导衔接不好的问题。

(3)形成导师定期交流和培训制度。通过导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分享经验,将好的经验在老师中推广,并使导师们有一个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的空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导师的整体工作水平。

7.构筑科学的监督、考评体系。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使激励与约束并重,有助于将导师制持续发展。建议采取以下方式:每学期派专人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考核方面,应将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和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每一方的评价给予不同的权重,最终得到导师的总体评价。对于考核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对不称职的教师扣发津贴并进行批评教育。同时要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的参考依据。

【摘自《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高校“大类招生”影响学风建设的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

洪盛志 李金

一、高校大类招生影响学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分析

1.班级重组对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学风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学生班级观念淡化,难以对新班级产生认同感,很难融入到新班级中去;集体活动难以开展,班级缺乏凝聚力,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学生学习交流、互相帮助等方面效果也不够理想,给班风学风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2.班级重组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重新分专业后,新班主任不得不重新熟悉班级的学生,加大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难度。同时,师生相互熟悉需要一个情感过程和时间保证,而此时,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适应大学生活,平日与班主任彼此交流的机会不多,非常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3.大类招生导致学生分流前专业认同感不强,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在进校后一年半的学习过程中实行统一平台模块授课培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但专业课程的后移必然导致减少专业学时,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专业教育,对应性减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渠道比较少,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也不甚清楚,导致学生对个别专业认同感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基础课学习的效果。

4.就业趋向导致学生趋向优势专业,“冷、热”分化严重,不利于学风健康发展。因为大类招生是按照专业基础课程的成绩来择优录取的,这将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即成绩好、爱学习的学生聚集在同一班级,而部分成绩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的学生也因此汇集到一起,这就导致大类分流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比例各专业表现不均,部分同学会出现强烈的自暴自弃苗头,且不良学习风气会传染给其他同学,班风学风差距会逐渐增大,对整体和班级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这将不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不利于学风建设科学和谐发展,不利于学生培养,给班风学风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5.大类招生带来教育资源不均,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难以保证。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在充分考虑学生志愿时,应实事求是地考虑各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社会需求等因素。

二、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学风建设的对策

1.建立健全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可实行“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为主、学长制为补充的新型行政班级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学习动力的引导。

如果专业师资充足,可实行“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制”班级管理模式。如果专业师资不足,那么就要依靠积极推进“学长制”和“专业班导师制”来进行弥补。专业分流前,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生了解各专业的渠道和机会,让学生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分流后,一方面要注意成绩好、爱学习的学生聚集的班级竞争压力过大所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部分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强的学生聚集的班级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的问题。

2.建立健全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健全相配套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和规范制度,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流制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风带学风。

3.进行宿舍调整,增强学生交往机会,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障新宿舍的快速融合:一是选配好班级学生干部,将学生干部分插到每个宿舍,便于重组班级的分散管理;二是将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与爱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不同比例分配到同一宿舍,实行学习上“一帮一”甚至“一带多”帮扶措施;三是将班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插到每一个宿舍,带动整体宿舍进步;四是与班委、团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签订目标责任书,带动宿舍和班级同学共同进步,共建优秀班集体。

4.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教育和管理信息系统,更好了解学生状况。学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后,能够访问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辅导员、班主任进入系统后可以查阅每名学生的在校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一些常规事务,辅导员可以在网上班级中发布通知,学生则直接在网上办理;学校的其他通知可以对指定同学发送邮件,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摘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 发展规划处 丨 电话:010-88802996 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